360金融姜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分工协作是大趋势

近日,FiNext2019金融科技峰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国内外110余家金融科技机构超过350位高管聚集于此,共同探讨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其中,360金融(NASDAQ:QFIN)副总裁姜伟受邀出席峰会,并在头脑风暴环节与平安金服系统规划部总经理沈俊伟、瑞银集团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及IT总监谢峰等知名企业高管就“金融机构科技创新模式探索:自主研发还是外包合作?”进行了深度探讨。

资料显示,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B2B交流平台,本次FiNext金融科技峰会邀请了来自摩根大通中国区战略负责人兼幕僚长Stephen Davison、亚马逊AWS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副总裁桂泽等在内的国内外110余家金融机构的超过350位高管,共同寻找引领下一代金融科技的关键因素。

360金融提倡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分工协作

在中国金融业迈向“智能金融3.0”时代,金融机构的创新模式也进入了选择关键期,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走自主研发新科技的道路还是走向外包“捷径”,成为了本次头脑风暴的焦点。360金融副总裁姜伟表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分工协作是大趋势。同时,他强调,“从企业的边界和战略上来说,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建立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不能外包的,我们会倾向于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落地到实际操作中,姜伟结合360金融与银行合作的案例进行例证。他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从原来的线下渠道到互联网渠道,银行虽然拥有公信力和大量线下网点,但是线上客户获取和识别能力可以通过360金融等科技企业来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双方合作中,金融机构的核心资源之一是牌照,这是非金融机构没有的。而同时,360金融提供核心资源——客户,即线上获客和识别能力。据了解,360金融的合作方360是跨越PC和移动端的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拥有独特的、庞大的数据库,连接了超过10亿台的移动设备,这使得360金融具备了非常独特的数据优势。

除此之外,风控能力也是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之一。那么在风险控制层面,360金融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姜伟指出,在金融机构核心风控不外包的情况下,360金融在数据、算法、流程等各个层面一直扮演的是技术输出企业的角色,帮助合作机构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例如,在海量数据(603138)支撑下,360金融实现了全自动化建模,构建了AI因子库,搭建出名单管理系统,以及研发了地址热力图和复杂关系网络两大智能风控黑科技。在反欺诈方面的算法层面上,引入了无监督技术学习,可以有效对互联网进行反欺诈。

值得一提的是,360金融在北京时间3月20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360金融超过90天的逾期率为0.92%,风控表现领先同业。同时,据360金融CEO徐军透露,360金融的M6+损失控制在1.5%左右,欺诈损失率依然保持在行业最低的千分之二的水平。得益于领先的风控实力,360金融持续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深入合作。财报显示,2018年第4季度,360金融撮合贷款资金的78%来自金融机构。

构建企业核心能力,技术输出企业需寻找创新增长点

不过,对于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360金融姜伟指出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因为在企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实核心能力也是在变化的。“比如说现在各大银行都在做互联网业务,现在他们确实可能在互联网上面的获客、风控等方面没有这么多的经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跟外部企业合作。但是长远来看,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因为这个是他的核心,未来是不可能去外包的。”姜伟进一步解释。

因此,姜伟指出对于360金融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也需要在不断的合作中发展、创新自身新的核心能力。无论是提供获客、数据等能力输出还是相关模型、系统的合作,金融科技企业必须要不断寻找新的创新和增长点。

对此,瑞银集团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IT总监谢峰补充:“企业需要与中国或全球的技术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和学习,进行专利申请,来保证我们可以在未来的五十年能够继续的拥有这样的技术,把这种技术和创新带来的结果也作为一个企业保护自己的一个壁垒。”

平安金服系统规划部总经理沈志伟也表示支持科技外包。他认为,在金融创新这个领域,每一个公司会有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的价值、核心的领域,银行的分工越来越细,大量的一些服务性的职能开始逐步的去外包出去,包括科技。

业内人士指出,不管行业如何变化,金融最本质的是风险的管理。换句话说,在把资金资源更好的配置到各种各样的资产上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对资产和客户有非常精准的分析和好的风险定价。而纵观当前中国金融业现状,金融的产品形态、交付形式和场景的不断变化,显然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协同合作是最值得探索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