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金融姜偉: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分工協作是大趨勢

近日,FiNext2019金融科技峰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國內外110餘家金融科技機構超過350位高管聚集於此,共同探討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其中,360金融(NASDAQ:QFIN)副總裁姜偉受邀出席峰會,並在頭腦風暴環節與平安金服系統規劃部總經理沈俊偉、瑞銀集團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及IT總監謝峰等知名企業高管就“金融機構科技創新模式探索:自主研發還是外包合作?”進行了深度探討。

資料顯示,作為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B2B交流平臺,本次FiNext金融科技峰會邀請了來自摩根大通中國區戰略負責人兼幕僚長Stephen Davison、亞馬遜AWS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交通銀行私人銀行中心副總裁桂澤等在內的國內外110餘家金融機構的超過350位高管,共同尋找引領下一代金融科技的關鍵因素。

360金融提倡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分工協作

在中國金融業邁向“智能金融3.0”時代,金融機構的創新模式也進入了選擇關鍵期,對於金融機構來講,是走自主研發新科技的道路還是走向外包“捷徑”,成為了本次頭腦風暴的焦點。360金融副總裁姜偉表示,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分工協作是大趨勢。同時,他強調,“從企業的邊界和戰略上來說,每一個企業都需要建立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不能外包的,我們會傾向於將非核心業務外包。”

落地到實際操作中,姜偉結合360金融與銀行合作的案例進行例證。他表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從原來的線下渠道到互聯網渠道,銀行雖然擁有公信力和大量線下網點,但是線上客戶獲取和識別能力可以通過360金融等科技企業來進一步加強。因此,在雙方合作中,金融機構的核心資源之一是牌照,這是非金融機構沒有的。而同時,360金融提供核心資源——客戶,即線上獲客和識別能力。據瞭解,360金融的合作方360是跨越PC和移動端的領先的互聯網公司,擁有獨特的、龐大的數據庫,連接了超過10億臺的移動設備,這使得360金融具備了非常獨特的數據優勢。

除此之外,風控能力也是金融機構的核心能力之一。那麼在風險控制層面,360金融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姜偉指出,在金融機構核心風控不外包的情況下,360金融在數據、算法、流程等各個層面一直扮演的是技術輸出企業的角色,幫助合作機構提升風險控制能力。例如,在海量數據(603138)支撐下,360金融實現了全自動化建模,構建了AI因子庫,搭建出名單管理系統,以及研發了地址熱力圖和複雜關係網絡兩大智能風控黑科技。在反欺詐方面的算法層面上,引入了無監督技術學習,可以有效對互聯網進行反欺詐。

值得一提的是,360金融在北京時間3月20日發佈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360金融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0.92%,風控表現領先同業。同時,據360金融CEO徐軍透露,360金融的M6+損失控制在1.5%左右,欺詐損失率依然保持在行業最低的千分之二的水平。得益於領先的風控實力,360金融持續吸引更多金融機構深入合作。財報顯示,2018年第4季度,360金融撮合貸款資金的78%來自金融機構。

構建企業核心能力,技術輸出企業需尋找創新增長點

不過,對於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360金融姜偉指出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因為在企業的發展的不同階段,其實核心能力也是在變化的。“比如說現在各大銀行都在做互聯網業務,現在他們確實可能在互聯網上面的獲客、風控等方面沒有這麼多的經驗,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跟外部企業合作。但是長遠來看,這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因為這個是他的核心,未來是不可能去外包的。”姜偉進一步解釋。

因此,姜偉指出對於360金融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也需要在不斷的合作中發展、創新自身新的核心能力。無論是提供獲客、數據等能力輸出還是相關模型、系統的合作,金融科技企業必須要不斷尋找新的創新和增長點。

對此,瑞銀集團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IT總監謝峰補充:“企業需要與中國或全球的技術合作夥伴進行交流和學習,進行專利申請,來保證我們可以在未來的五十年能夠繼續的擁有這樣的技術,把這種技術和創新帶來的結果也作為一個企業保護自己的一個壁壘。”

平安金服系統規劃部總經理沈志偉也表示支持科技外包。他認為,在金融創新這個領域,每一個公司會有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的價值、核心的領域,銀行的分工越來越細,大量的一些服務性的職能開始逐步的去外包出去,包括科技。

業內人士指出,不管行業如何變化,金融最本質的是風險的管理。換句話說,在把資金資源更好的配置到各種各樣的資產上的過程中,金融機構要對資產和客戶有非常精準的分析和好的風險定價。而縱觀當前中國金融業現狀,金融的產品形態、交付形式和場景的不斷變化,顯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協同合作是最值得探索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