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煮的时间太长了不好,会破坏维生素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及其加工制成的咸蛋、茶蛋、松花蛋(皮蛋)等。蛋类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营养物质,其氨基酸构成与人体所需最为接近,被称作“理想的营养库”,不少长寿老人延年益寿的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吃1个鸡蛋,蛋类更适合幼儿、孕妇食用。蛋类中的脂肪绝大部分都存在于蛋黄中,蛋黄是磷脂的最好来源,其所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用。

煮鸡蛋煮的时间太长了不好,会破坏维生素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

但是,蛋黄中也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二者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为了防止膳食中胆固醇过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每日膳食摄入的胆固醇不宜超过300毫克。一个大小适中的鸡蛋约重60克,蛋黄约重20克,胆固醇含量约300毫克。所以,每人每日宜摄入蛋类25~50克。大致相当于0.5~1个鸡蛋,也就是说每天或每2天吃1个鸡蛋是科学的。高血脂者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能超过200毫克,因此应限制鸡蛋的食用,每周不超过2~3个鸡蛋。

煮鸡蛋煮的时间太长了不好,会破坏维生素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

鸡蛋的吃法很多,煮、蒸、炒、煎、荷包蛋、茶蛋等均可。鸡蛋还可以和面、做馅、做蛋花汤等。不提倡生吃鸡蛋(蛋清),一是不卫生,因为母鸡生蛋和排便是同一套管道,鸡蛋很容易受到污染。二是生鸡蛋清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可以干扰生物素(一种B族维生素)的吸收。

煮鸡蛋煮的时间太长了不好,会破坏维生素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

煎鸡蛋时高温不但破坏营养素,增加脂肪的摄入,还会产生致癌物质。另外,煮鸡蛋煮的时间太长了也不好,不但会破坏维生素,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如果兼顾营养和卫生的话,吃鸡蛋最好的状态,就是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处于半凝固或流动的状态。这样既可以保证消化吸收率,又可以避免营养素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