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眾所周知,“九子奪嫡”之結果是皇四子胤禛勝出,成功繼承了皇位。胤禛繼位之後,特地將年號定位“雍正”,以表示自己成為皇帝是老皇帝之旨意,是通過正常途徑繼承皇帝位,並非如一些人訛傳那般,自己的皇位是通過歪門邪道,甚至是不法途徑而獲得。不知道,雍正皇帝這麼用心良苦地為自己正身,是不是反而起到了矯枉過正一般的副作用?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圖1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也許正是有了太多的質疑之聲,讓雍正皇帝對曾經皇位競爭對手的兄弟們,是格外地痛恨,所以這些人,尤其是個別骨幹分子都沒有好下場。

老八胤禩,被冠以莫須有之罪名,被削除宗籍,更名阿其那(滿語音譯,一說是“狗”之意),在獄所囚禁嘔血而死。老十四胤禵,這是雍正皇帝一母所出的弟弟,因皇太后一再求情,才從寬發落,以守皇陵之名義將其囚禁。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對其政治生命之打擊較之“八爺黨”其他成員絲毫不弱。

就連雍正皇帝的三哥胤祉,之前支持過太子胤礽,後來因為雍正皇帝如此優待老十三胤祥,表現出些許不滿,結果也被罷了親王爵位。至於,那位廢太子胤礽,因在其父康熙時期就被圈禁,到了雍正朝他就更不可能有見到天日之時,雍正二年病逝在囚所。在雍正皇帝看來,死去了的胤礽確實沒了什麼威脅,就順水推舟,美化一下自己手足情深之形象,追封了這位前太子為和碩理親王,而且格外開恩准許胤礽的兒子弘晳承襲了理郡王爵位,雍正八年,又晉封親王,因而弘晳成為雍正皇帝子侄輩第一位獲封親王爵位之人。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圖2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1725年)


對於這難得的優容,弘晳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在雍正皇帝執政期間,弘晳極為恭順,甚至稱雍正皇帝為“父”。雍正皇帝很可能也是被弘晳的恭順打動,對待弘晳很不錯,不但沒有把他作為政敵之後嚴加監管,反而有交給一些工作由弘晳處理。應該說,雍正皇帝和弘晳叔侄二人之和諧,是雍正皇帝前期執政,血雨腥風般政治鬥爭大環境之下,一縷難得一見的和諧陽光。

但是,弘晳畢竟不是一般人,他的恭順完全是出於自保而為之。弘晳清楚,自己身上是有“光環”的,這即能給自己帶來優待和榮譽,也更是叔父雍正皇帝頃刻間將自己粉身碎骨之禍根。前文介紹,弘晳是前太子胤礽長子,康熙皇帝之長孫,這個出身就可以有理由讓雍正皇帝視其為眼中釘。同時,弘晳更是早早就被康熙皇帝恩養宮中,作為自己之後三代領導人培養。雍正之子弘曆也被康熙恩養宮中,這對於雍正皇帝繼承皇帝位,起到了至關重要之作用。

那麼,弘晳在弘曆之前就已經享受到皇祖這般待遇,所以對於雍正皇帝,乃至雍正皇帝之子弘曆來說,弘晳難道不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嗎?所以弘晳一直是收起羽翼,韜光養晦,將自己身上所有的光芒都包裹起來而不漏一點聲色。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圖3 康熙帝戎裝像(中坐者)


事實證明,被康熙皇帝相中之人果然非一般等閒之輩。當雍正皇帝執政後期,對政敵打擊基本以全勝收工之時,對於內部敵人的打壓和監管之態勢趨於放鬆,使得弘晳這位前東宮太子之長子有機可乘,開始蠢蠢欲動。在弘晳自己看來,他個人出身是根正苗紅,父親是東宮皇太子,要不是被其他陰鷙之輩迫害,應該是要承襲皇位的。而自己雖非嫡子出身(弘晳生母乃胤礽之妾李氏),但是自己身為長子且被皇祖康熙皇帝鍾愛,所以自己是皇位繼承人的不二人選。確實,倘若胤礽能夠以皇太子之位順利繼承皇位的話,弘晳確實是下一任皇帝之首選,然而這一切都是“倘若”並非現實。現實是,在皇帝位置上的是自己的叔叔,將來皇位也不可能輪到他的頭上。

所以,渴望權力的不安分和不甘心趨勢著弘晳要想方設法爭奪皇位。而在雍正皇帝駕崩之後,弘晳對於皇位之渴望,讓他再也無法“夾起尾巴”了,他開始展露自己的羽翼和光環,籠絡人心以企圖篡奪新君乾隆皇帝之皇位。弘晳籠絡之人大多是一些失意的宗室皇親,別看這些人有些失意,但是並非毫無影響力,其中有怡賢親王胤祥嫡長子寧郡王弘晈,胤祥庶長子貝勒弘昌。當弘晳事情敗露之時,乾隆皇帝查看反動名單之時,發展弘晈和弘昌兩兄弟居然也為虎作倀,屬實不得其解,因為他們的父親胤祥那可是自己父親雍正皇帝最鐵的哥們兒,而且乾隆皇帝自認為自己父子對待胤祥本人及後人不薄,他們怎麼能不分黑白?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圖4 (和碩怡親王)胤祥的印章 滿漢文


其實不難理解,還不都是權力與地位惹的禍。弘晈作為胤祥嫡長子,依照制度規定,他才是怡親王鐵帽子的繼承人,然而,胤祥為了避怡親王權力過大之嫌,在雍正八年薨世之前,特地將親王爵傳給自己的小兒子弘曉,當時弘曉年僅九歲,以此表示放權。可以說,胤祥這麼做是用心良苦,自己能夠得到哥哥信任,常年位居首輔王大臣之高位沒問題,難道還能指望,下一代皇帝也能這麼優渥待遇自己的子嗣?事實證明,胤祥的未雨綢繆是正確的,弘曆上臺之後,也是對這位十三叔頗有微詞,倘若再有一位頗有權力的怡親王堂兄弟,弘曆的眼中怎能容下這個沙子?

至於弘昌,年輕的時候就是個搗蛋分子,就被其父胤祥圈禁家中,嚴加看管之處分。現而今,他的父親和皇帝伯父都不在世,自以為沒人能管得了他了,又開始出來闖禍。其實,弘昌本人沒多大影響力,他也無非就是夢想找個靠山,撈點政治資本而已。

而弘晳集團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就是,託孤大臣莊親王胤祿。胤祿乃康熙皇帝第十六子,以過繼身份承襲鐵帽子莊親王爵位。他是繼胤祥之後,最被雍正皇帝倚重和信任的兩兄弟之一(另一位是果親王胤禮)。也不知道是胤祿腦子短路還是弘晳太能忽悠,胤祿就被拉下了水。還好的是,胤祿這個人做事比較謹慎,沒有陷得太深。加之能夠及時反省自己,積極揭露和檢舉弘晳罪行,最後並沒有得到太大處分。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圖5 愛新覺羅·允禮(1697年—1738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禮,滿洲正紅旗人


那麼弘晳事件又是怎麼暴露的呢?說來也是弘晳太低估了堂弟乾隆皇帝的智商和能力了。乾隆皇帝從上位伊始,就一直沒有放鬆對這麼前東宮長子堂兄的監視。乾隆四年,在乾隆皇帝生日之際,弘晳製作了一頂鵝黃肩輿(轎子)贈予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早已經摸清弘晳意圖,倘若自己不受此肩輿,弘晳就會自己使用,要知道鵝黃色乃是皇帝御用顏色,意圖再明顯不過。而對於弘晳這個團體成員架構,乾隆皇帝更是門清,乾隆皇帝認為再不處理會成尾大不掉之勢,又因為此事又關係到宗室皇親,到時候牽扯麵太廣,就太難看了。於是,乾隆皇帝決定率先出手發難弘晳集團。

乾隆皇帝先是控制住在外辦差的弘升(恆親王胤祺第一子),接著宗人府逮捕了弘晈和弘昌兩兄弟,最後迅速地控制住弘晳,圈禁在宗人府。然後,在莊親王胤祿的積極配合下,弘晳集團罪行很快敗露,弘晳個人謀逆之心已經昭然。接下來就是如何處置這些犯罪分子,要知道謀逆可是滔天大罪。但是這些人身份特殊,都是宗室皇族,還都是康熙皇帝之孫,加之乾隆皇帝執政伊始,多效仿祖父施行仁政,所以自然對自己的這些堂兄弟高抬貴手。經過乾隆皇帝多方權衡與考量,僅對弘晳做出了較大處罰。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圖6 郎世寧所畫乾隆皇帝大閱圖(局部)


處罰結果是:罷黜弘晳理親王王爵,永遠圈禁,改名四十六(這一年弘晳46歲)。寧郡王弘晈雖然保留爵位,但是永停俸祿。從此,弘晈淡泊名利,再也沒有參與政事。至於,其他幾位就是削爵處理,沒有太大動作。

乾隆皇帝乾淨利落地解決了弘晳團體,及時將“弘晳逆案”掐死在苗頭,也將“九子奪嫡”之最後餘波也徹底蕩平。這個過程充分體現出乾隆皇帝之睿智和高明的政治手腕,將這一事件影響將至最低,還不到30歲的乾隆皇帝,已然有了政治家之風範。通過這一事件教訓,讓乾隆皇帝更加認識到夯實自己的皇權,限制宗室們權力之必要性。所以,終乾隆皇帝一生都是極力限制宗室皇親之權力,並留下“親王不得入軍機”之祖制。

三年之後,乾隆七年,弘晳在囚所病逝。弘晳父子最終都沒能逃脫權力爭奪的桎梏,都落得個囚禁而終的悲慘結局。

參考文獻:《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