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看抗战时期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是如何修建的


这组照片是当时美军摄影师伯特·杰哈卡胡奇拍摄的,记录了当时国人在抗战时期修建云南陆良飞机场时的场景。图为当时在没有重型机械的情况下,中国工人用石磙将新建的机场跑道压实。在这些石磙上,浸透着他们的汗水、泪水和鲜血。

图为工人在用巨大石磙碾压机场。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相继被日寇占领,云南成了抗战的大后方,同时云南也是滇缅战场和滇西抗战的最前线。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以及打通外援物资运输通道,当时在云南境内修建了一系列机场,陆良飞机场就是其中的一个。

图为工人们徒手铺设机场跑道,远处的工人在用巨大的石磙碾压机场跑道,这完全是手工筑成的跑道。在1942年夏,由重庆派员与云南省有关方面会同美国十四航空队,空军中校詹姆斯到陆良勘察,决定在山坡子和望城哨之间修建机场。1943年5月,机场基本竣工,开始使用。当时的陆良机场规模宏大,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


图为工人用牛车运输修筑飞机场用的石料。当时在陆良飞机场驻扎的美空军部队,是陈纳德指挥下的第十四航空队所属的六十八联队和第二十三驱逐大队。

图为修筑飞机场的妇女坐在石料上休息。当时参加机场修建的工人劳动强度极大,挖土、运土、滚压等繁重劳动,全靠人工挖掘、背负、肩担。还要捡运石块,用来垫实机场跑道,这些都是靠手工完成的。

图为用牛车运输修筑机场的施工材料。在当时没有重型机械的情况下,碾压跑道只能靠大石磙。重达几十吨重的巨大石磙,要靠近百人拉着,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拖着石磙向前。

图为工人正在用锄头对机场进行施工。当时没有挖掘机,平整山地,都是靠人力一锄头一锄头的挖。当时工人们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平山整地。

图为修筑机场的一个木工工地上。陆良飞机场建成后这里聚集了美国援华的许多B-24、B-25战略轰炸机和速度极快的单人驾驶的小型战斗机、双身战斗机以及中型轰炸机与大批运输机。陆良机场有5条跑道,在前往广西及越南等地迎击敌机时,5架战机并行起飞,后面五六十架、或七八十架飞机,一架一架,一排一排,形成了5路纵队,浩浩荡荡,十分威武壮观。当时,这个机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


图为工人正在修建陆良机场房舍。陆良飞机场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背后也少不了那些为修建机场付出血汗的建筑工人们,他们也是抗日的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