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高曉松講臺灣系列有一段很吸引人的開篇詞:這裡有大歷史碾過的痕跡,這裡有著溫良恭儉讓的人民,這裡保留著許多我們的過去,這裡也預示著我們的未來……

的確,去過臺灣的人都覺得臺灣保留了許多中國的傳統,能找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雖說城市看上去沒有大陸這邊漂亮,但就像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曾說過的一句話:北京好看不好玩,臺北好玩不好看……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一些大陸客初看臺灣,會有些心理落差,比如臺灣怎麼連個氣派的機場都沒有。然而,臺灣不是用看的,臺灣是要細細品味的。

臺灣的路

臺灣的街道名字常常以“忠孝仁義”來命名。道路不只通東西南北,也通古今。

臺北有條主幹線叫忠孝路,南北縱橫叫復興路;

還有仁一路、信二路、義三路、愛四路(基隆);

或者一心路、二聖路、三多路、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賢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高雄)。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臺灣的女性

總得說來,臺灣女性就像她們的名字一樣,比較女人。臺灣五六十歲的女性,通常打扮得很優雅,也很鮮豔,頭髮也打理得很時尚。化妝口紅,在舞會上跳舞,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沒人會覺得她們是老人。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臺灣的人

臺灣人比較熱心,他們樂意為陌生人指路,新一代甚至會拿出手機,將地圖解釋給你看。中華民族以助人為樂,美德有傳

他們一般不會拒絕你借電話;迷路了警察不會拒絕開車送你;你不買東西不會嫌棄你,會說“謝謝,歡迎下次再來”。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通常,他們不認同討價還價,減半還價更是拒絕,買賣誠心、童叟無欺本是中國人的從商傳統。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友善是臺灣人的關鍵詞。友善不是標語,也裝不出來,不是面子,而是裡子。

他們仍保持里長、鄰長的設置,居民一有矛盾或問題,先靠傳統的辦法協調。中國式友善是鄉土社會出發,再擴展到陌生人社會的。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臺灣大部分地區民風純樸,即便在臺北的夜晚,摩托車也是放在外面一排,無人看管。逛夜市你不用擔心被偷包。打出租不用擔心被宰,因為司機擔心被投訴。在臺灣,被投訴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在臺灣,機場的服務公司叫信實集團,英文sincere,信達雅,非常符合其理念;貨運公司的服務是“送至您府宅”,好一個久違的府宅;公交車公司叫“大有大巴”,大有是易經中的吉卦。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如果樓盤叫“將進酒”或“棋琴九重奏”,你不必稱奇。或許你看慣了皇家御庭或歐陸風情。樓盤名稱透出一座城市的底蘊。更多的底蘊在文字中

臺灣的斤兩還在使用古老的十六兩制,也就是說大陸半斤,臺灣是八兩。

假如去臺灣觀光,錯失了自然美景不足惜,但若錯失了文化就未能觸摸到這個小島的核心。因為文化是臺灣最大的附加值。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臺灣的吃

不說說小吃好像對不起臺灣。康師傅牛肉麵在大陸吃香,可在臺灣不名一文。在臺灣隨便一家阿公阿婆的館子都有上百年。

小吃攤是城市一道誘人的風景線,“非50年不夠道地”,這是臺灣小吃的“吃規”。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臺灣小吃為何能做到精緻細膩、原汁原味,一言以蔽之:“有根”。一家店做“死”這條巷子,一百年不變。

臺灣“飯店教父”嚴長壽概括了臺灣社會的三個階段:第一代由貧轉富,暴富之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口味很重;體態臃腫、血壓升高之後,轉向第二階段,即講究清淡、健康、均衡;第三階段人們不只為口腹之慾和健康而吃,而是要吃出文化、吃出藝術來。

臺灣血液裡的“鄉土中國”

來源 |X調查處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