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導讀:不到3個月就漲了20%多,上漲的斜率容易讓人聯想起2015年的槓桿牛;目前融資融券每天交易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億,超過18年的3倍水平,佔滬深兩市成交額的比例已經達到10%,達到17年時的峰值水平。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投資千萬條,便宜第一條


摘要

一、股市大幅上漲,到底賺誰的錢?

進入2019年以來,中國股市大幅上漲,截止目前A股主要指數的漲幅均超過20%,而且從主板到創業板市場都有明顯上漲,出現了難得的普漲行情,從全球來看A股也是在大幅領漲,一掃去年大幅下跌的陰霾。

但是對於本輪股市上漲,市場依然存在著很多疑慮,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本輪股市漲的太快。不到3個月就漲了20%多,上漲的斜率容易讓人聯想起2015年的槓桿牛;目前融資融券每天交易金額已經超過了1000億,超過18年的3倍水平,佔滬深兩市成交額的比例已經達到10%,達到17年時的峰值水平。

二是本輪股市上漲缺乏經濟基本面的足夠支撐,讓人擔心出現泡沫牛。比如說豬被餓死的雛鷹農牧,18年虧損金額高達30億,今年以來漲幅高達85%。虧損7個億的領益智造,今年以來漲幅高達145%。而通達信軟件中的ST板塊指數在19年2月1日見底以來的漲幅高達30%,垃圾股的大漲也讓人擔心有大量散戶入場,從而重演過去暴漲暴跌的魔咒。

如何理解這一輪股市的上漲,到底是泡沫化的水牛行情、還是可持續的長牛?我們首先要理解在投資裡面我們到底是在賺誰的錢。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二、賺錢兩條路,生產與交易。

在投資領域,我自己最推崇的是橋水基金的達里奧,原因在於他的基金業績太好了,無論是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11年歐債危機都是大賺特賺,18年全球哀鴻遍野,而達里奧的基金又賺了15%。而且達里奧並不是大空頭,閒著沒事就每天做空,而是定位自己是“全天候投資基金”,也就是無論經濟好與不好都能賺錢,並且他也做到了這一點。

而達里奧的思想其實極其通俗易懂,在互聯網上就可以免費看到。其實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值錢的思想其實都是免費的,因為這些有思想的大佬早就財務自由了,根本就不屑於靠兜售知識來賺錢,反過來說那些需要花錢買來的知識十有八九都是交了智商稅。

在達里奧眼中,一切的經濟活動都是由交易構成的。我們去買房、買車其實都是在做交易,而在交易的背後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通過努力工作、用工資來交換商品,第二種是通過債務、用貸款和信用卡來交換商品。

這個簡單的思想背後,告訴我們經濟發展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靠生產性活動、從長期看這是經濟增長的真正來源;第二種是靠舉債、從長期看這隻會導致經濟的波動。

這其實也告訴我們有兩種財富的創造模式:第一種是來自於生產,無論是我們自己或者別人的工作,以及企業的有效經營,乃至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可以創造財富;第二種來源於交易,由於債務週期會導致經濟的波動,我們也可以通過交易波動、低買高賣來創造財富。通俗的說,第一種是賺生產的錢,第二種是賺別人的錢。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家通常的幾種投資方式,包括存款、銀行理財、債券、信託、P2P、股票和房地產,到底都是在賺誰的錢。

三、債市收益穩定,來自經濟生產。

在中國老百姓的各種投資方式中,最令人放心的還是存款和銀行理財,而這兩者其實都是類債券的投資,但所有的債券類投資,本質上都是在賺經濟生產的錢。

比如說我們存錢到銀行,銀行會根據不同期限來支付利息,目前1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是1.5%,上浮30%的話實際在2%左右。而銀行付給我們的利息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最終來源於銀行發放的貸款。18年末銀行的貸款平均利率大約是5.6%,而中國銀行貸款的對象主要是企業部門。因此,我們得到的存款利息,最終來源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銀行理財會提供比存款更高的收益率,目前全市場3個月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大約在4.3%。而銀行理財的投資對象主要包括債券、信託、票據等、也有部分會投資在股票。其中債券包括國債和企業債,而信託和票據其實就是企業的貸款。因此,銀行理財的收益,主要來自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的生產經營。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而如果直接去購買債券,代表性的中證綜合債券總指數在02年誕生以來累計上漲了83%,摺合年化收益率大約在3.8%。這一回報率高於存款利率,但略低於銀行理財利率。原因在於前者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國債,而銀行理財主要投資於企業債,但國債利率遠低於企業債。如果只是買企業債的話,代表性的中債信用債指數在過去11年的年化回報率大約是5.4%,這已經接近銀行的貸款利率水平。

因此,從長期來看買債券的回報率遠高於銀行存款,而接近甚至超過了銀行理財,而債券的收益也來自於企業和政府。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會投資在信託、P2P、互聯網理財等等,這些投資背後的最終資產大多也是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只不過有很多是銀行不方便放貸的高風險業務,因此雖然看似收益率很高,通常高達10%甚至以上,但是風險也大,去年中國就出現了大量的P2P爆雷潮。

綜合來看,如果長期投資在債券類的產品,其實是在分享國家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的紅利,兩者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四、房市黃金十年,經濟交易雙贏。

過去10年,在中國最為成功的投資方式莫過於房地產。從07年末到18年末,統計局的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漲幅為150%,年均上漲9%;中原地產的四大一線城市房價漲幅為260%,年均上漲12%。所有的房價指數漲幅均遠超存款、理財和債券類產品的平均回報。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那麼問題來了,過去大家買房都賺錢了,到底是在賺誰的錢呢?

如果把房價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租金,另一部分是房價和租金的比值。那麼租金的部分其實代表了經濟生產的錢,而房價租金比的變化代表了交易的錢。

首先,租金是房價的根基,而租金的高低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過去10年雖然中國房地產是大牛市,但是投資在不同區域的結果是千差萬別。比如說投資在主要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年均漲幅大都在10%以上。原因在於過去10年中國處於城市化的進程,人口持續流向一二線城市,推動一二線城市的經濟發展、租金價格上漲。

但如果投資在某些人口流出的城市,其實房價漲幅並不高。比如在黑龍江的雞西市,10年的戶籍人口還有190萬,到17年下降至175萬,同期雞西的商品房銷售均價只是從3300元/平米漲到3660元/平米,年均漲幅只有1.5%,甚至沒有跑贏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而雞西市只是那些人口流出的城市的一個縮影。

其次,房價租金比在過去10年持續上升,大家也賺了交易的錢。

以四大一線城市為例,雖然從07年到18年,房租價格也漲了80%,但其實折算成年化漲幅只有5.5%,遠低於同期12%的房價漲幅,因此其餘一半房價上漲其實來自於房價租金比的上升,這其實就是賺了交易的錢。

既然是賺了交易的錢,那麼就應該是有人賺錢,有人虧錢,但是過去10年大家買房基本都賺了錢,那麼到底是誰在虧錢呢?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其實答案很簡單,肯定是賺了交易對手的錢。只不過這個交易對手既可能是過去的對手,也可能是未來的對手,既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是自己。

第一種是賺了過去的交易對手的錢。比如在05、06年買開發商的房子,相當於開發商把未來房價的上漲讓渡給了你,所以聰明的開發商像李嘉誠之類,就懂得捂盤不賣。

第二種是賺了未來的交易對手的錢。比如日本從1990年到2013年的全國房價跌幅高達80%,如果有人在日本90年的景氣高點把房子賣了,那麼後面每一個買下這個房子的人就是承擔損失的人。如果在90年的高點沒有賣房子,就是自己做了接盤俠。

因此,中國過去10年的房地產大牛市,在於大家既賺了經濟發展的錢,又賺了交易的錢。但是現在中國經濟在減速、工作年齡人口數量也開始下降,再加上房價租金比處於歷史高位,這意味著未來想靠房子賺錢已經不太容易了。

五、股市賠錢千萬條,買的太貴第一條。

與房子一樣,要想在股市裡面賺錢,同樣只有兩個來源,一個來自於企業經營,另一個來自於交易對手。

我們發現,通常在中國股市裡面賠錢,買的太貴其實是最主要的原因。

比如說上證指數在07年高點以來下跌了50%,但其實同期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了180%,說明同期中國上市公司的經營在大幅改善。但就是因為07年買的太貴,當時上證指數的市盈率高達55倍,而到現在跌到只有13倍,因為估值跌掉了80%,所以使得股市依舊大幅下跌。

再比如說創業板綜合指數在15年最高達到4400點,當時的市盈率超過100倍,而目前的市盈率只有53倍,所以哪怕今年以來創業板漲幅超過30%,但現在的創業板綜合指數也不到2000點,比頂峰時期降幅超過50%。

還有著名的樂視網公司,在15年的股價最高達到179元,而當時的每股盈利只有0.4元,相當於400多倍的市盈率,也就是如果它的業績沒有增長,需要400多年的經營才能讓投資回本。而事後來看,樂視網的業績非但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持續鉅額的虧損,目前的股價距離最高點已經跌去了90%。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因此,大家不要看目前的垃圾股漲的歡樂,比如ST板塊,但這裡面全部都是虧損的股票,說明這個板塊根本沒有業績支撐,反過來看相當於市盈率是無窮大,沒有估值而完全是靠著市場交易在驅動著上漲。哪怕今年2月以來的ST板塊指數上漲了30%,但相比15年的高點依舊下跌了60%,因此想要在這裡面賺錢,就要做好當韭菜的覺悟。

我們統計今年以來A股漲幅的前30名,這些公司的漲幅都超過100%,我們發現其中PE為負或者PE超過100倍的公司有17家,佔比57%;PE介於50倍和100倍之間的有10家,佔比33%;而PE低於50倍的公司只有3家,佔比僅為10%。

這說明很多散戶衝著牛市進來,但買的卻都是價格高高在上甚至沒有估值的股票,大家已經全然忘記了樂視網當年的教訓,從長期來看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投資行為。

六、便宜才有好貨,A股慢牛重啟。

反過來說,如果買便宜的東西,其實虧錢的概率就會小很多,甚至大概率是賺錢的。

比如說,大家印象當中跑的最慢的銀行股,其實長期持有下來的回報率並不算差。

例如最晚上市的農業銀行,其上市時的市盈率只有9倍,因為初始估值比較便宜,所以持有農行到現在的價格漲幅大約是40%,對應每年4%左右的股價漲幅,再加上4%左右的股息率,持有農行的年化收益率接近8%。

如果在農行上市的同一天購買了建設銀行,建行當時的市盈率是8倍左右,再加上建行的盈利增長好於農行,那麼持有到現在的漲幅大約是50%,對應每年5%的股價漲幅,再加上4%左右的股息率,持有建行的年化收益率接近9%。

而在11年到14年之間,中國的幾大銀行股都交易在7倍甚至以下的市盈率,在當時購買銀行股到現在的年化回報率應該都在10%以上,不遜色於同期的房價漲幅。

而即便運氣非常不好,不小心在07年牛市的頂峰買了銀行股,比如說建設銀行,當時的建行股價最高達到11.58元,而現在的最新價只有7.03元,持有11年下來股價虧損了40%,相當於每年虧損4%,但考慮到每年超過4%的股息率,綜合考慮下來其實並沒有賠錢,建行的股息復權後的股價早已創出了歷史新高。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茅臺為什麼賺錢?估值穩定,業績長期高增長!

再比如說A股的股王貴州茅臺,自從2001年上市以來,其股價漲幅超過100倍,年化漲幅約為34%。相比於目前表現火爆的垃圾股,茅臺的估值並不貴,在2001年時大約是30倍的市盈率,目前也依然保持在30倍左右。但是同期茅臺的利潤增長超過100倍,年化利潤增速超過30%,這其實就是茅臺股價不斷創新高的奧秘,估值穩定,大家長期賺上市公司業績的錢。

過去股票“嚴進寬出”,買的貴所以賠錢!

因此,我們回頭再來看一下A股市場,為什麼過去10年大家沒有賺錢,其實並不是中國經濟沒有增長、上市公司業績不給力,其實就是因為07年的A股賣的太貴了,所以哪怕之後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了近2倍,每年增長11%,但都拿去還了高估值的債,相當於錢都被07年的人賺走了。

回顧中國股市,過去由於制度設計的原因,導致了股票的供應“嚴進寬出”,供給過少導致了A股的初始估值偏貴,而難以退市導致市場始終熱衷於題材炒作,而高估值的痼疾是A股過去回報低迷的根本原因。

未來股票“寬進嚴出”,抑制泡沫投機!

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消化之後,目前A股市場的整體來看非常便宜,這其實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雖然近期各種垃圾股確實上躥下跳惹人注目,但是畢竟瑕不掩瑜,因為目前A股市場整體來看並不貴,比如說上證指數的市盈率是13倍,而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是12倍,不僅位於歷史低位,也低於歐美等主要發達市場。

尤其是我們的制度設計在發生改變,股票供應正在轉向“寬進嚴出”,尤其是科學創新板塊的推出,尤其是引進註冊制,真正放開股票的供應,同時加快垃圾股票的退市,這其實會從根本上抑制投機炒作,抑制垃圾股的估值上升。

便宜才有好貨,A股慢牛重啟!

為什麼美國股市在過去40年的漲幅高達25倍,年均漲幅達到8.3%,其實其中來自於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大約是每年6%,和美國的GDP名義增速大致相當,而其餘2%是來自於估值的提升,因為美國股市的市盈率從79年的8倍回升到了當前的20倍。再考慮股息率之後,美國股市過去40年的年化回報率就達到了10%左右。穩中有升的估值再加上持續增長的經濟,這兩者共同奠定了美股40年的大牛市。

本輪股市漲得太快,到底賺誰的錢?


而我們再來看目前的A股市場,我們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在過去並不低,和GDP名義增速大致相當。如果我們同意中國經濟未來只是減速而不會失速,在減稅降費等各項政策的推動下,消費增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並帶動未來10年中國GDP增速中樞保持在4-5%左右低位水平,再加上2-3%的物價增長,相當於每年7%左右的GDP名義增速,那麼未來企業盈利增速也有望保持在7%左右。

如果我們投資在目前12、13倍市盈率的A股市場,選擇那些低估值的藍籌股,如果我們假設未來這個便宜的估值不再下跌,如果企業盈利每年增長7%,那麼就相當於股價每年上漲7%,如果再考慮上證指數的股息率在2%左右,其實就相當於每年9%左右的回報率,這其實就接近美股過去40年的平均水平,已經非常可觀了!

因此,我們認為對於當前股市中缺乏估值支撐的投機炒作需要謹慎,但A股市場整體而言依然極其便宜,未來只要我們堅持不走大水漫灌老路,而通過減稅降費等各項改革政策提升增長潛力,那麼A股將有望迎來靠盈利支撐的慢牛行情。

一、經濟:工業短期改善

1)工業短期改善。3月上半月6大集團發電耗煤增速同比增長7.5%,增速比前兩個月的-10.2%有明顯回升,意味著3月工業生產或有所改善。

2)需求依舊偏弱。3月上半月4大一線城市地產銷量同比增長37.5%,12個二線城市地產銷售同比增長16.6%,而18個三四線城市地產銷售同比下降18.2%,佔全國銷售70%的三四線城市地產銷售依舊偏弱。3月第一週乘聯會乘用車零售、批發同比增速分別為-25%和-32%,起步依舊偏弱。

3)庫存高位下降。上週全國主要城市鋼材庫存下降至1782萬噸,螺紋鋼庫存下降至973萬噸,連續兩週下降。而6大集團煤炭庫存也從之前1700萬噸的高位降至1600萬噸左右,但秦皇島煤炭庫存則從春節期間510萬噸的低位升至570萬噸。

二、物價:通脹預期回升

1)食品價格回升。上週菜價小漲,豬價大漲,禽蛋和水產品價格回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3%。

2)3月CPI或回升。3月以來蔬菜價格季節性回落,而豬價則有明顯回升,考慮到去年同期的CPI環比大幅下降,我們預計3月份CPI或回升至2.3%。

3)3月PPI或回升。3月以來國內油價上調,鋼價小幅回升,煤價先升後降,生產資料價格整體上漲,截止目前3月港口期貨生資價格環比上漲0.7%,預測3月PPI環比上漲0.4%,3月PPI回升至0.7%。

4)通脹預期回升。2月CPI降至1.5%的低位,PPI降至0.1%,引發了對通縮風險的擔憂。但3月以來豬價底部回升,而且油價、鋼價等生產資料價格也有明顯上漲,或推動3月份CPI和PPI均出現不小的反彈,短期通脹預期明顯回升。

三、流動性:降準空間有限

1)貨幣利率回升。上週貨幣利率大幅回升,其中R007均值上行18bp至2.57%,R001均值上行24bp至2.36%。DR007上行16bp至2.54%,DR001上行23bp至2.3%。

2)央行小幅投放。上週央行重啟逆回購,但僅投放200億。

3)匯率小幅回升。上週美元指數回落,人民幣兌美元小幅回升,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分別回升至6.71、6.72。

4)降準空間有限。總理要求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上週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目前的總準備金率為12%左右,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差不多,這意味著雖然目前準備金率仍有一定下調的空間,但這個空間比起前幾年已經小了很多。

四、政策:“大水漫灌”不可取,減稅降費2萬億

1)不會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總理表示,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中國適度調低增速預期目標,用的是區間調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經濟增速相銜接,也表明我們不會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的區間。可以說給市場發出的是穩定的信號。總理同時提出,減稅降費和簡政、公平監管,是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激發市場活力的兩個重要的關鍵舉措。

2)“大水漫灌”不可取。總理表示,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有有力舉措。一種辦法是搞量化寬鬆,超發貨幣、大規模提高赤字率,所謂“大水漫灌”,蘿蔔快了不洗泥,一時可能有效,但會帶來後遺症,所以不可取。今年不確定的因素不少,我們留有了政策空間。比如我們今年提高赤字率0.2個百分點,而且我們還可以運用像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型或價格型工具,這不是放鬆銀根,而是讓實體經濟更有效地得到支持。

3)年內減稅降費近2萬億。總理表示,我們還是要政過有痕,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簡政,培育新動能、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一系列的措施,為市場鬆綁,為企業騰位,為百姓解憂。今年下決心要進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減稅降費紅利近兩萬億元。這可以說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性舉措。此外,4月1日就要減增值稅,5月1日就要降社保費率,全面推開。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我們還明確,可以從原規定的20%降到16%。

五、海外:特朗普否決國會決議,英議會下院支持延期脫歐

1)特朗普否決國會決議。上週四,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決議,叫停特朗普此前為調撥資金修建邊境牆而宣佈的美國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上週五特朗普簽署否決令,否決了該項決議,隨後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表示,為推翻特朗普的否決令,眾議院將於3月26日舉行投票。

2)美國2月CPI略低於預期和前值。上週二,美國公佈2月CPI同比增長1.5%,略低於預期和前值1.6%,為16年9月以來最小漲幅,環比增長0.2%,是四個月以來首次上漲。2月美國核心CPI同比增長2.1%,亦不及預期和前值2.2%。

3)英議會下院投票支持延期脫歐。上週四,英國議會下院投票結果通過一項政府動議,該動議要求,如果議會在3月20日前通過脫歐協議,英國政府將與歐盟協商尋求將脫歐最終期限由3月29日推遲至6月30日,否則英國仍將尋求推遲脫歐,但最終期限取決於歐盟。上週二,英國議會曾大比例否決了首相同歐盟新達成的脫歐協議,上週三,議會投票反對英國在任何情況下無協議脫歐。

4)日央行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上週五,日央行宣佈繼續維持政策利率-0.1%不變,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零附近,維持靈活購債承諾不變。日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日本出口和生產,但日本國內經濟仍能維持溫和擴張,2%的通脹目標沒有改變,實現需要時間,將更長時間觀察薪資變動情況。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