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论|“天冷心不冷”,工会今年怎么送温暖?

工论|“天冷心不冷”,工会今年怎么送温暖?

最近天气一天更比一天冷,一眨眼就迎来了“小雪”节气。进入这个节气,就标志着气温将要逐步降到零度以下,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冻得“嘶哈嘶哈”的小编也要正式套上最厚实的羽绒服啦!

工论|“天冷心不冷”,工会今年怎么送温暖?

天气越来越冷,“两节”越来越近,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工会自然也有“任务”在身,今年,您所在的工会有没有开始筹备送温暖了呢?工会又打算送点啥呢?

工论|“天冷心不冷”,工会今年怎么送温暖?

没接到消息不要急,工管家先来带您看看,工会送温暖的“大礼包”从什么时候开始,送给谁,里头都有些啥!

自1992年启动送温暖活动以来,全国工会每年都会为职工,特别是一些

生产经营困难的行业、企业中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们,发放一系列节日慰问品,提供相关普惠性服务并且尽可能多的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由于元旦、春节“两节”处于冬天,所以,给职工送慰问、送帮扶的活动就被起名为与冬季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的“送温暖”。

工论|“天冷心不冷”,工会今年怎么送温暖?

工会送温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991年末,全国总工会决定1992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以受灾地区和“双停”、亏损企业的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为主要对象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当年全总组成8路慰问团分赴18省、自治区、直辖市慰问了168个企事业单位和540户各类职工家庭。随后每年两节开展的送温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1992年以来各级工会筹集送温暖资金400亿元,走访困难企业163万个,慰问困难职工家庭9757万户

1994年开始,全国总工会将一年一度为职工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1998年底开始,全总提出送温暖工程向再就业和维权方向拓展。

2002年,工会开始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构造工会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2005年开始,工会把帮扶范围拓展到困难职工子女,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就业难问题。

2006年开始,工会把农民工纳入帮扶范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011年开始,推进工会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创新发展。

划重点:工会送温暖,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群体是重中之重。

所以近两年来,工会送温暖往往与精准扶贫挂钩。2015年12月,全国总工会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要求,各级工会要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全面、细致地掌握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做到“点对点”式慰问,以确保职工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

下面这两个省工会的做法,就是将送温暖和精准帮扶融合到一起的具体操作:

四川省总工会:省总领导慰问看望困难职工

2015年12月22日,带着四川省总工会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关心和关怀,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胥纯一行到开江县开展送温暖活动,为该县困难企业庆丰机械厂送去3万元慰问金,为两名困难职工各送去1000元慰问金和慰问物资。

云南省总工会:为农民工做实事

为了在2016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中帮助农民工们顺利返乡与家人团聚,云南省总工会协调昆明铁路局等有关部门,为一线农民工提供上门售票服务,并为每位农民工减免了5元的手续费。在每个服务点,工会工作人员和铁路业务人员耐心为农民工们解答购票相关问题、提供售票服务。上门售票服务是这次送温暖活动中为农民工提供的一项专属服务,云南省职工还将在节日期间赴农民工留守点进行专项慰问。

工论|“天冷心不冷”,工会今年怎么送温暖?

然而,虽说扶贫帮困是重点,工会却也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帮扶上。每年两节来临之际,各级工会都在积极筹备送温暖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尚不能完全适应多层面职工的实际需求,也有职工对此疑问,年末的送“温暖”就真的能温暖一整年吗?有的地方还习惯于盯着扶贫帮困的“老账本”,具体做法还是局限于送钱、送物,而很少去考虑、拓展普惠服务的新渠道、新项目。虽然为部分困难职工送了温暖,大多数职工还是感到不满意。

送温暖活动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而应该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会工作的领域、重点、对象、方式等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1.围绕焦点热点

在流动施工企业中,有许多青年员工奋战在生产一线,如何更好地关心、爱护青年员工,帮助解决婚恋难的问题,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要为青年员工切实“送温暖”,帮助员工解决婚恋问题,比如建立未婚青年信息库,组织“鹊桥”活动、青年联谊活动、集体婚礼等。

2.多听群众心声

为了做到工会送温暖工作更接地气,增强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要求我们工会干部多与各行各业的人员交往,多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心声,这样才能号准群众的脉搏,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求。如加大对物流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新型就业人群的关爱和慰问,在资金、资源上予以倾斜。

3.勇于“推陈出新”

工会组织要积极应对“送温暖”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服务方式,可以将对象更广泛、更多元,将送温暖的行动也更细化,诸如提升职工满足感,诸如大病慰问、体检、疗休养、爱心妈咪小屋等。

当然,送温暖的对象和具体操作方法不断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工会的优良传统不会变,关爱职工的主题不会变,竭诚为广大职工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变,工会“娘家人”的真情、深情、感情永远不会变。

本文观点均来自以下文章:


《工会“送温暖”大礼包里有什么?》——工会博览

2018.01.01

《中国工会:“两节”送温暖 着力精准帮扶》——工会信息

2016.01.20

《温暖要送到职工心坎上》——现代企业文化

2018.07.05

《送温暖的“变”与“不变”》——工会信息

2018.03.01

《把送温暖和精准帮扶融合一起》——工会信息

2016.01.20

《又到两节,应该如何送温暖?》——工会博览

作者:苏文帅 郭健强 王云虎 王小莉

2014.01.01

《工会送温暖活动和帮扶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成效》——中国工会新闻

2011.12.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