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論|“天冷心不冷”,工會今年怎麼送溫暖?

工論|“天冷心不冷”,工會今年怎麼送溫暖?

最近天氣一天更比一天冷,一眨眼就迎來了“小雪”節氣。進入這個節氣,就標誌著氣溫將要逐步降到零度以下,而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凍得“嘶哈嘶哈”的小編也要正式套上最厚實的羽絨服啦!

工論|“天冷心不冷”,工會今年怎麼送溫暖?

天氣越來越冷,“兩節”越來越近,天寒地凍的日子裡,工會自然也有“任務”在身,今年,您所在的工會有沒有開始籌備送溫暖了呢?工會又打算送點啥呢?

工論|“天冷心不冷”,工會今年怎麼送溫暖?

沒接到消息不要急,工管家先來帶您看看,工會送溫暖的“大禮包”從什麼時候開始,送給誰,裡頭都有些啥!

自1992年啟動送溫暖活動以來,全國工會每年都會為職工,特別是一些

生產經營困難的行業、企業中的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們,發放一系列節日慰問品,提供相關普惠性服務並且儘可能多的開展群眾文化娛樂活動。

由於元旦、春節“兩節”處於冬天,所以,給職工送慰問、送幫扶的活動就被起名為與冬季寒冷形成鮮明對比的“送溫暖”。

工論|“天冷心不冷”,工會今年怎麼送溫暖?

工會送溫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1991年末,全國總工會決定1992年元旦春節期間,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的送溫暖活動,以受災地區和“雙停”、虧損企業的困難職工、離退休職工為主要對象進行走訪慰問,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當年全總組成8路慰問團分赴18省、自治區、直轄市慰問了168個企事業單位和540戶各類職工家庭。隨後每年兩節開展的送溫暖活動,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1992年以來各級工會籌集送溫暖資金400億元,走訪困難企業163萬個,慰問困難職工家庭9757萬戶

1994年開始,全國總工會將一年一度為職工送溫暖活動拓展為“送溫暖工程”,實現送溫暖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

1998年底開始,全總提出送溫暖工程向再就業和維權方向拓展。

2002年,工會開始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構造工會幫扶工作長效機制。

2005年開始,工會把幫扶範圍拓展到困難職工子女,幫助他們解決上學難、就業難問題。

2006年開始,工會把農民工納入幫扶範圍,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2011年開始,推進工會幫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不斷創新發展。

劃重點:工會送溫暖,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群體是重中之重。

所以近兩年來,工會送溫暖往往與精準扶貧掛鉤。2015年12月,全國總工會就在新聞發佈會上要求,各級工會要在精準幫扶上下功夫,全面、細緻地掌握困難職工的實際情況,做到“點對點”式慰問,以確保職工群眾有真切的獲得感。

下面這兩個省工會的做法,就是將送溫暖和精準幫扶融合到一起的具體操作:

四川省總工會:省總領導慰問看望困難職工

2015年12月22日,帶著四川省總工會對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的關心和關懷,四川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胥純一行到開江縣開展送溫暖活動,為該縣困難企業慶豐機械廠送去3萬元慰問金,為兩名困難職工各送去1000元慰問金和慰問物資。

雲南省總工會:為農民工做實事

為了在2016年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中幫助農民工們順利返鄉與家人團聚,雲南省總工會協調昆明鐵路局等有關部門,為一線農民工提供上門售票服務,併為每位農民工減免了5元的手續費。在每個服務點,工會工作人員和鐵路業務人員耐心為農民工們解答購票相關問題、提供售票服務。上門售票服務是這次送溫暖活動中為農民工提供的一項專屬服務,雲南省職工還將在節日期間赴農民工留守點進行專項慰問。

工論|“天冷心不冷”,工會今年怎麼送溫暖?

然而,雖說扶貧幫困是重點,工會卻也不能將目光僅僅放在幫扶上。每年兩節來臨之際,各級工會都在積極籌備送溫暖工作,但從實際效果看,尚不能完全適應多層面職工的實際需求,也有職工對此疑問,年末的送“溫暖”就真的能溫暖一整年嗎?有的地方還習慣於盯著扶貧幫困的“老賬本”,具體做法還是侷限於送錢、送物,而很少去考慮、拓展普惠服務的新渠道、新項目。雖然為部分困難職工送了溫暖,大多數職工還是感到不滿意。

送溫暖活動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冬送溫暖、夏送清涼”,而應該被賦予更為深刻的內涵。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工會工作的領域、重點、對象、方式等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

1.圍繞焦點熱點

在流動施工企業中,有許多青年員工奮戰在生產一線,如何更好地關心、愛護青年員工,幫助解決婚戀難的問題,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要為青年員工切實“送溫暖”,幫助員工解決婚戀問題,比如建立未婚青年信息庫,組織“鵲橋”活動、青年聯誼活動、集體婚禮等。

2.多聽群眾心聲

為了做到工會送溫暖工作更接地氣,增強職工對工會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要求我們工會幹部多與各行各業的人員交往,多聽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人員的心聲,這樣才能號準群眾的脈搏,滿足最大多數人的需求。如加大對物流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新型就業人群的關愛和慰問,在資金、資源上予以傾斜。

3.勇於“推陳出新”

工會組織要積極應對“送溫暖”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創新服務方式,可以將對象更廣泛、更多元,將送溫暖的行動也更細化,諸如提升職工滿足感,諸如大病慰問、體檢、療休養、愛心媽咪小屋等。

當然,送溫暖的對象和具體操作方法不斷在“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工會的優良傳統不會變,關愛職工的主題不會變,竭誠為廣大職工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會變,工會“孃家人”的真情、深情、感情永遠不會變。

本文觀點均來自以下文章:


《工會“送溫暖”大禮包裡有什麼?》——工會博覽

2018.01.01

《中國工會:“兩節”送溫暖 著力精準幫扶》——工會信息

2016.01.20

《溫暖要送到職工心坎上》——現代企業文化

2018.07.05

《送溫暖的“變”與“不變”》——工會信息

2018.03.01

《把送溫暖和精準幫扶融合一起》——工會信息

2016.01.20

《又到兩節,應該如何送溫暖?》——工會博覽

作者:蘇文帥 郭健強 王雲虎 王小莉

2014.01.01

《工會送溫暖活動和幫扶工作的發展歷程及成效》——中國工會新聞

2011.12.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