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往事


云南烟草往事


云南烟草往事


■正文共计4148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云南烟草甲天下。

烟草产业兴,则云南经济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红塔烟草和红云红河为代表的利税大户,不仅支撑起了云南经济的发展,更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尤其是大重九、红塔山、云烟等名烟蜚声中外,深入人心,奠定了天下好烟在云南的烟草格局。

重九动西南


云南民间有野史记载,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在云南使用过“九叶云香草”为士兵除瘴祛病。但大部分研究表明,烟草起源于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明朝万历年间才从国外传入中国。至于现代意义上的烟草种植和使用,已经是1900以后的事情了。

1902年,清政府国门大开,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成立浦东烟厂,将美国烟种引入中国种植。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洋烟大举入侵,刺激了云南地方手工卷烟业的发展。1909年,一个名叫蔡荣九的人在昆明创建了云南第一家手工卷烟厂——荣兴烟草公司;1920年,一个名叫王世西的大理人在下关创办“苍洱仁智烟草公司”,手工制作了“太阳”,“月亮”、“星宿”牌卷烟。

1914年,云贵总督唐继尧从英美烟草公司手中接过烟种和相关技术资料,责成云南实业公司在滇中通海、玉溪等地试种,获得初步成功。1922年,原本在上海造烟的云南督军总参谋长的弟弟庾恩锡(庾澄庆的祖父),怀揣工业救国的梦想回到昆明,在唐继尧的支持下,创办了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亚细亚烟草公司。亚细亚烟草公司从上海购进美日卷烟设备,从山东、河南购进烤烟,生产出了“重九”、“大观楼”等品牌卷烟,享誉西南大后方。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亚细亚烟草公司




但很快,唐继尧下台,龙云成为云南王,亚细亚烟草公司获得的减免税优惠条件被取消。失去官方扶持的亚细亚无法与烟美烟草公司竞争,很快陷入了困境。1929年,亚细亚以不能维持生产为由申请停业,此后由省政府接收,更名为南华烟草公司,但也无济于事,最后终于关闭。

作为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亚细亚烟草公司虽然只存在了短短数年,却为云南卷烟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留下了一大批现代生产设备,为云南烟草行业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云烟行九州


1940年,大量优质的美国烟种在昆明东郊试种成功。此后,国民政府在云南成立烟草改进所,开始在玉溪、晋宁、昆明、富民等地推广种植美烟。

1943年,由国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云南纸烟厂成立,云南纸烟厂继承了亚细亚烟草公司的遗产,重九牌香烟不仅恢复生产,更作为“爱国烟”冲出了国门。1955年,宋庆龄视察云南纸烟厂,勉励全厂职工“让云南烟草走遍天下”。同年,公私合营昆明市纸烟厂成立,并在两年后并入了云南纸烟厂。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云南纸烟厂生产的重九牌香烟




1957年,云南纸烟厂初战告捷,研制出清闲脱俗,不拘一格的红山茶,在中国卷烟市场引发讨论。红山茶的成功让云南纸烟厂信心大增,很快他们便提出了赶超英国名牌香烟“茄力克”的目标。1958年,经过上百次方案讨论,五十多次试验后,集云南烟草之大成的云烟被研制成功,“国烟骄子”风靡神州。

1964年,云南纸烟厂正式更名为昆明卷烟厂。1972年,中国第一代药物疗效安全型卷烟——三七牌卷烟研制成功。1973年,昆明卷烟厂首次从英国莫林斯公司引进一组MK80型卷接机组,结束了云南不能生产过滤嘴烟的历史,昆明卷烟厂正式进入“科技兴烟”时代。1975年,茶花牌香烟诞生。1978年,昆明卷烟厂生产卷烟超过30万箱,实现利税1.2亿元。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昆明卷烟厂生产的云烟




此后,昆明卷烟厂乘势而上,不断改造技术,建立原料基地,产量迅速增长,一举进入了中国烟草行业的前列。2008年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后,昆明卷烟厂被划归旗下。

红塔惊天下


在云南烟草行业,玉溪卷烟厂是另一座绕不开的高峰。和昆明卷烟厂的一帆风顺相比,玉溪卷烟厂的发展显得更曲折,更精彩,也更加的波澜壮阔。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叫褚时健的男人。

1953年,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在河南郑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国各主要烟区的烟叶进行了对比。代表云南的玉溪烟叶色泽金黄、油润丰满、清香醇和,从各个角度来说都超出了标准要求,最后拿到了108分的高分(满分100分)。从此,“云烟”的声誉闻名全国,玉溪地区被誉为“云烟之乡”。

1956年,国家农产品采购部为了充分利用玉溪地区的优质烟叶,决定在玉溪红塔山建立玉溪烟叶复烤厂,并于1957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云烟之乡”不能加工烟叶的历史。1959年,新厂房里卷烟机械正式试车生产,玉溪烟叶复烤厂改名为玉溪卷烟厂。同年10月,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玉溪卷烟厂创制出了“红塔山”牌卷烟,上面写着“送给毛主席”五个大字,送往中南海。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玉溪烟叶复烤厂开工仪式




玉溪卷烟厂建厂之初,发展势头十分惊人。但从1960年开始以后的近20年,受自然灾害和文革的冲击,卷烟厂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经济效益徘徊起伏,领导派系斗争,生产工艺落后,工人消极怠工,工厂各种问题不断。当时烟厂已经有了恭贺新禧、翡翠、红梅、红塔山等品牌的产品,却都属于云南市场上的中下等烟。

1979年,平反后的褚时健临危受命,被调到了玉溪卷烟厂当厂长。玉溪卷烟厂波澜壮阔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借着国企改革,国家正在立规矩的时机,褚时健强人强势,对厂里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然后又大刀阔斧的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改善职工伙食,整顿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烟厂各个生产环节都顺畅了很多,新生产出来的红梅和红塔山香烟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因为市场还没有重新接受这两种香烟,滞销情况依然很严重。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褚时健在车间与员工交流




1981年,褚时健带领几个车间主任和技术员走访了昆明卷烟厂和上海卷烟厂等几个全国规模大,产品名气大的烟厂,发现这些优秀的卷烟厂几乎都有一套先进的设备。昆明卷烟厂在1973年就从英国莫林斯公司引进一组MK80型卷接机组;1974年,长春卷烟厂得到了一台来中国展览的英国MK9型卷接机;文革结束后,天津卷烟厂引进了日本MMC卷接机,每分钟卷接香烟2000支……

而玉溪卷烟厂用的还是25年前的老设备——新中国牌卷接机,这种设备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淘汰了。当时比较新型的英国莫林公司的MK9-5烟支卷接机每分钟能卷接出5000支香烟,足足是新中国的4倍,而且因为工艺精良,卷接出的烟丝紧致,外形和吸味都很好,仅仅从外观上看,这台进口设备卷接出来的香烟比红梅和红塔山要高出几个档次。褚时健最终说服云南轻工业厅的领导,拿到贷款,买下了这套机器。

此后几年,玉溪卷烟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到1989年的时候,玉溪卷烟厂从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先后引进了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制丝、卷烟、包装、滤嘴成型等先进设备89套,玉溪卷烟厂一跃成为国内设备阵容最豪华的烟厂。

外引先进设备的同时,褚时健还内改分配制度。提出了“单箱卷烟工资含量包干”的分配制度,工人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这项改革大大激发了工人积极性。1982年全年,玉溪卷烟厂上缴利税达到1.824亿元,利润1103万元;1983年上缴利税较前一年增长25.85%,1984年增长30.46%,尽管还落后于昆明卷烟厂等大厂,但论增长速度却已经名列前茅。

1986年,在褚时健的努力下,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公司、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三个部门宣布合并,三个牌子,一套机构,共负盈亏。“三合一”体制的建立,让玉溪卷烟厂突破了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制约。同时,烟厂还把原料生产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通过几年的时间就形成了玉烟自己稳定的优质原料供应基地。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褚时健深入“第一车间”视察




1988年,玉溪卷烟厂全面爆发,13个牌号卷烟生产首次突破百万箱,实产107.8万箱,突破税利 10亿元,达11.9亿元。同年,玉溪卷烟厂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考核,10项经济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一级企业的标准,进入国家一级企业的先进行列,成为全国烟草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

在1995年度全国市场产品竞争力调查评价活动中,红塔集团生产的名牌卷烟“红塔山”名列香烟类产品竞争力榜首。

玉溪卷烟厂的腾飞,红塔山品牌是最主要的爆发点。1991年红塔山单品牌利税达到25.5亿元,1992年上升为32亿元,1993年继续上升,达到45亿元,创汇1.5亿美元。在高档香烟市场,红塔山的年销量更是超过国内所有香烟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1993年,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进行的中国卷烟消费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在品牌众多的国产卷烟中,消费者评出最好的10种品牌前三名分别是“红塔山” 、“阿诗玛”、“红梅”。1994年,《经济日报》发布1993年全国市场产品竞争力排行榜,香烟品类中“心目中的理想品牌排名”为:红塔山、红中华、云烟;“实际购买品牌排名”为红塔山,万宝路,红梅;“购物首选品牌排名”为红塔山、红中华、云烟,在几大榜单中,红塔山均高居榜首。

云南烟草往事

图丨红塔山香烟




1995年,玉溪卷烟厂改制为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了云南红塔集团。两家集团公司均由褚时健任董事长。褚时健在任期间,红塔集团实现了在烟草配套领域,金融,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布局。1996年,红塔集团卷烟生产一举冲破200万箱,达222万箱,利税193.37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996年全国十大工业企业利润大户中,红塔集团位居第二。

一朝风云散


褚时健1979年入主玉溪卷烟厂,1982年烟厂改革见成效,1986年增速明显加快,1988以后,玉溪卷烟厂壮阔发展,云南烟草行业陷入集体狂欢。但是这场狂欢只持续了十多年,就因为褚时健的入狱而发生了转变。

1997年褚时健出事入狱,其“三合一”的体制引发了质疑,国家开始探讨烟草管理的新制度。很快,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出台了“双控”政策,红塔专卖店被取消,地方抵制红塔的运动也开始了。后来全国统一推行工商分开,“三合一”体制被重新拆分,云南烟草政策的调整,使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打击。从1999年开始,云南烟草行业连续三年呈现卷烟产销下降、利税下滑的不利局面。

如今,虽然烟草业仍是云南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云南烟草实现的利税仍占全国大头,卷烟产销量在全国的各省市中也位居前列,但云南卷烟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影响力和竞争力却已经大不如前。加上国家限烟控烟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烟草行业产销放慢,云南躺在烟草上赚钱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