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日前,有軍迷朋友私信問本博:“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今兒回答,以饗讀者……

關於軍迷朋友的問題,本博認為:飛機使用核動力飛行,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更沒有必要去實現,理由如下:

一、核動力小型化/微型化技術,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突破。碩大的核反應堆在空中“飛行”本身就是對自身巨大的“威脅”!假如戰機本身具備核攻擊能力而動力源也是核動力,那麼一旦飛機失事,則會造成災難性的“雙料核事故”。回想一下近幾十年的核潛艇事故,不幸中的萬幸吧?

舉個例子:1989年4月7日,前蘇聯海軍685型 “魚翅”級 (後易名為“共青團員”號)攻擊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水下航行時突然發生大火,潛艇浮出水面仍告不救,於17時08分沉沒,全艇69人僅27人生還。“共青團員”號為唯一一艘“麥克”級/M級(北約綽號)攻擊核潛艇,雙殼體結構的耐壓艇殼由鈦合金製成,下潛深度達1000米,是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的核潛艇;卻因可靠性不佳導致的火災而“客死異鄉”,令人扼腕!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685型 “魚翅”級“共青團員”號攻擊核潛艇“整體救生艙”水下啟動設想圖。

二、即便核動力實現了戰鬥機的“無限航程”,有人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也無法承擔如此漫長且艱鉅的飛行任務,更何況還要冒著“核輻射”的巨大威脅。無人機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核動力的目的又是什麼呢?無限航程可以通過太陽能+滑翔來獲取……如果用核動力給未來“機載定向能武器”提供能源則存在同樣問題——小型化/微型化。更重要的是“蓄能技術”無法短期內實現根本突破!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YAL-1大型激光武器飛機ABL系統的原型機選用了波音 747-400F型貨運飛機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波音YAL-1大型激光武器飛機的光學轉塔, 像不像一隻邪惡的大眼睛?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波音707改裝的“機載激光實驗室”,早在1988年就進了博物館。

三、所謂的“核動力飛機”本身也不算什麼新技術或新概念武器。冷戰期間,美蘇兩超級大國都研發過此類裝備。

其中,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核動力轟炸機設計方案是在B-36轟炸機基礎上研發的NB-36H反應堆搭載試驗機。NB-36H搭載試驗反應堆在1955至1957年間共完成了47次飛行。反應堆雖然並不提供動力,但卻提供了大量的關於核輻射影響的數據。

第一架改裝的B-36被稱為核動力測試飛行器(Nuclear Test Aircraft ,NTA)。由一架在1952年9月1日的一場颶風中受損的B-36H-20-CF(序列號51-5712)改裝而來。這架飛機被重新設計成XB-36H,然後被改裝成NB-36H,在它的彈倉加裝了一個3兆瓦的氣冷式核反應堆。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NB-36H核動力轟炸機由B-36H-20-CF(序列號51-5712)轟炸機改裝而成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NB-36H三視圖及其搭載的試驗反應堆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NB-36H彈倉內的3兆瓦氣冷式核反應堆


NB-36H每次飛行時,都有一架滿載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的波音C-97運輸機(B-29轟炸機的貨運版本)伴飛。一旦NB-36H墜毀,C-97上的士兵馬上跳傘並負責封鎖墜機現場。對於執行這一任務的士兵們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在為一枚飛行核彈護航。有人開玩笑的給這支特殊的部隊起名叫“黑暗中的閃光”,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幸運的是,墜機事故並沒有發生過,NB-36H最終於1957年末在沃斯堡基地安然退役。在擱置數月後,NB-36H被拆毀。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NB-36H核動力轟炸機(前)與伴飛的C-97運輸機,注意其垂尾上的“核”標誌。

ANP項目(核動力飛機)中的第二架飛機,要在飛行中依靠反應堆提供動力,這就是X-6驗證機。它同樣以B-36為基礎。工程師們在J-53渦噴發動機基礎上研製了X-40直接循環核發動機。推進系統重74843千克,由一個4536千克的反應堆、272156千克的反應堆屏蔽物、16783千克的機組人員屏蔽物組成,發動機總重8165千克,進氣口及附件重18144千克。完整的X-6起飛重量163293千克。反應堆屏蔽板長18.28米,幾乎佔滿了B-36的整個炸彈艙,反應堆前部安裝10.16釐米厚的鉛伽馬屏蔽板。反應堆側面的屏蔽板由兩層鋁板夾一層6.35釐米的聚乙烯板構成,外層鋁板構成了反應堆外殼。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X-6驗證機模型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在J-53渦噴發動機基礎上研製了X-40直接循環核發動機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X-6驗證機駕駛艙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X-6驗證機核動力操作檯

圖-119/Ту-119“燕子”是原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開發的一種實驗性核動力轟炸機。該機原名圖-95LAL/Ту-95ЛАЛ,是在圖-95/Ту-95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來。本來只是實驗核反應堆的輻射和安全性,1961年5月首次升空,其核反應堆安裝在彈倉位置,飛行時仍使用常規動力。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圖-119/Ту-119“燕子”原名圖-95LAL/Ту-95ЛАЛ

1961年8月後,該機改為正式使用核動力,編號也改為圖-199/Ту-199,反應堆通過機艙內複雜的傳動設施驅動飛機機翼兩側的4臺HK-14A渦槳式發動機來提供飛機飛行的動力。考慮到核輻射對成員的影響以及洲際導彈的發展,蘇聯在不久之後停止了對這一型號的繼續研究。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準備安裝在彈艙內的B B P小型核反應堆

兩款“核動力飛機”下馬的原因再次證明了博主的觀點。即核反應堆整體小型化的難度重重;防輻射和散熱問題難以解決;飛行本身就是影響安全的重大問題。所以,這兩款所謂的“核動力飛機”,其實只是測試反應堆能否在空中運行,飛機本身幾乎未採用核動力作為維持飛行的動力源……因此,都是“曇花一現”!或許,博物館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未來飛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嗎?

​​​​據說是靜態陳列的NB-36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