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与上海的距离

从地理角度看,沈阳到上海,一千多公里远,飞机出行,不过2个小时的光景,坐火车,需要绕行,所以,时间距离很长,即便是选择今天最快的高铁,也要10多个小时。

从经济繁荣角度看,住在沈阳,一个人,一顿饭,一碗面、一瓶酒、一只鸡架,13元基本上可以搞定一个人的晚饭;而生活在上海,同样是一碗面,一瓶酒、一只与鸡架差不多规模的鸭脖子或者鸡爪子(上海没有鸡架卖),没有50元的消费,做梦也难以兑现。

这样一比较,问题就来了:沈阳与上海,同样是中国的大城市,为什么在经济发展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常常让我苦思冥想到发呆的问题,可是,这实在也是一个大难题,它令许多经济学家都为此而愁白了少年头,却也仍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与我一个吃瓜的群众,一没有资源,二没有阅历,怎么可能想明白这样棘手的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东三省的经济萧条与北上广的人口拥挤,人们始终充满了极大的兴趣,而且,经常性的,我们也能够耳闻各种振兴东北的话题,这样的讨论总会或多或少的激发起东北再次繁荣的契机,毕竟,在某些时段,东北的繁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就,比如说新中国初建立阶段,比如说土匪王张作霖时代,那时候的东北,不说经济上有多么的无与伦比,至少它在当时的经济实力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仅从这一点儿看,振兴东北经济,都不能算是胡说八道的吹牛皮,只不过,当下的东北,除了在互联网的发展上略具基本优势,其他真的是走向幕落了。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红遍全国的快手,抖音,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从业者都来自于东北地区,难怪坊间有人调侃说如今的东北大地,轻工业与重工业,正在并驾齐驱,而那所谓的轻工业就是快手抖音,重工业是满大街的烤串生意,孰不知,这看似调侃的评论,对东北人民而言,却是道不完的满满心酸。

提起东北,就不得不提沈阳,要知道,大沈阳的著名,至少可以从当年的东方铂尔曼说起,甚至把历史再往前推推,那清王朝的老窝儿,很早就布局在这里,如今沈阳城里的故宫,就是有力的佐证,由此可见,当年的沈阳,在历史的剪影里,到处都洋溢着威严与迷人的魅力。而如今的她,所谓的败落,不过是正在经历从波峰到波谷的阵痛而已。而且,沈阳的著名,除了她那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还有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人,他们那豪爽的性格,也总是给来来往往的路人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去年在东北出差的那段时间,我每次下班后到外边的小馆子里吃饭,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与店老板唠嗑儿,最常被人问起的一句话就是:“你从上海来,那里的饭菜,都精致的如喂鸟雀儿,星星点点就那么一小碟儿一小碟儿的上菜,你能吃饱吗?”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故作尴尬的苦笑,抑或用稍显揶揄的话回对方:“想吃饱还不容易吗?多点几个菜,不就啥都有了嘛!”

我话说的好听,但潜意识里,住在上海,魔都日常开销的生活压力,对于一个浸润在上海超过20年的我来说,个中滋味,细细咀嚼,还是蛮有深刻体会的。但实事求是的说,在魔都,除了居住成本贵的出奇,其他方面,也不过如此。你看那魔都,尽管房价居高不下,但如果一家人把房子问题搞定了,其乐融融的住在上海,这里的生活还是蛮适宜的:平素里可以上上班,买买小菜儿,陪着一家老小混混日子,过着悠哉乐哉的生活,时光一晃就那么过去了,这种平常人的日子,是我喜欢得要命的日子,虽没有大富大贵的排场,但偶尔到电影院小资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魔都的平常生活大概如此。

因此,我窃以为:住在上海的压力,并没有坊间里传闻的那么让人焦虑,那样的令人恐惧。而上海人在全国人民的眼中,也没有传说中那样的小气,相反,我倒认为,上海人民,他们不过是每天谨小慎微的活着,那外在表现,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有的只是,不愿因为自己的行为妨碍了他人的生活,因此,他们的外在表现,才会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的环境,与我这样来自于外地的乡下人,20多年的浸润,如今我早已非常习惯这种软软的吴音了。

上海就是上海,魔都的称谓不过是一种调侃,沈阳仍是沈阳,人们那豪爽的性格永远不会偏离社会的主流,两个不同的城市,彰显着两种不同的风格,尽管他们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距离,我以为,只要国人心心相印,所有的差距,都不会存在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