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计发有什么变化?

继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计发有什么变化?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支付压力急剧加大;2014年10月1日将养老金双规制并轨,机关失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机关失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后,领取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与现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一致。

继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计发有什么变化?

那么在养老金并轨后,相信很多人会问养老金的发放会否会按工龄来算呢?首先,以现行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可以看出,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可以这么算:(【退休时上年度大家所在省份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自己的质素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这么看来,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有考虑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的社平工资等多方面因素。这么看来,以现在的计发条件下,对广大劳动者来说是相对较为公平的一种计发方式。

继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计发有什么变化?

其次,什么是按工龄计发?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也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这么一来,“工龄”变成最好的参考因素,根据工作时间的长短及对企业的贡献、国家的贡献等其他参与性的指标来计发员工的养老保险待遇。目前,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且实行企业和员工参保制度后,主要衡量一个员工的退休工资还是缴费年限和缴费的质素高低;年限越长、缴费指数越高最后可领到的退休工资更高。

继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计发有什么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并轨制还是之前双轨制,两种制度虽然都考虑到工龄的长短对养老金水平的影响,但同时也考虑到个人在岗位上的贡献大小,及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工龄不是养老金计发考虑的唯一因素。以机关事业单位人为例,其工作稳定,可能达到退休年龄时至少有30年工龄,而企业职工因变动性较大,如中间在不同单位的间断性工作不满一年且不能累计到工龄范围内,那么同样是工作了30年,但工龄可能就只有35年甚至更少。对此,这对企业职工来说显得不公平。

事实上,养老金并轨后是不可能会一律按工龄计算发放养老金,这是缘于现有的养老金体系是现收现支,且只是针对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化企业退休人员;再加上如今有工作的年轻人很多都不愿意多交社保等因素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