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为何选中始皇帝这个称号?现如今为何不见人姓“赢”?

中华文明五千年,其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诸如人文、制度,先辈们披棘斩荆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在原始社会的部落组织中,他们使用天然的工具,各司其职的延续着部落的生存,用石头和树枝记录经历的事情,以给后人留下经验,可以说在当时每个部落都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技术。

到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之间有了利益的冲突,他们因出生与理念的不同,将人视为三六九等,其中贵族分为了公、侯、伯、子、男,家族里面长子最为显贵,庶子数量庞大却地位低下,但他们比最底层的农民却要高上一筹,在当时农民可以作为奴隶买卖,他们不能随意出入首领划分的领土。

嬴政为何选中始皇帝这个称号?现如今为何不见人姓“赢”?

再到后来,秦始皇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的大乱世,嬴政认为自己完成了恒古未有的功业,如果还想学习过去的诸侯国称王,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这份功劳了(无以成功,以传后世。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便让李斯带领着一帮大臣研究取名字。

那么为何嬴政最终选择了“始皇帝”这个称号呢?

在秦朝以前“皇”这个词通常是连着用的,意思是光亮辉煌的意思,我们在诗经中可以看到:“皇皇者华”,用来形容美丽、盛大、光亮。再者,在我国古代就有“三皇”的传说,关于他们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是太史公笔下的“三皇”,但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

嬴政为何选中始皇帝这个称号?现如今为何不见人姓“赢”?

而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区区一个“皇”字,自然还不足。

于是乎又加了一个“帝”字,“帝”在甲骨文中的形状是一堆即将点燃的柴火,古代的人们点燃柴火是为了祭祀天神,所以“帝”的意思就是天神,是整个宇宙的主宰,秦王对着两个字甚为满意,于是合称“皇帝”,但考虑自己是第一人,所以称为“始皇帝”。

虽然始皇帝认为自己高贵足以媲美天神,但是后世对他的看法却迟迟不能一致,有人认为始皇帝修筑长城,横尸遍野,凿运河、筑阿方宫使得百姓太苦,而且他在位期间残害忠良,毫无人性,称他为暴君。但也有人认为始皇帝统一天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位期间统一度量、汉子,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

嬴政为何选中始皇帝这个称号?现如今为何不见人姓“赢”?

如果将眼光放的长远的话,修筑长城是为了维护子孙免受匈奴与蛮族的入侵,长城的作用在日后数千年都能看得到,凿运河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于阿方宫纯粹是子虚乌有,他在位期间,中国的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后来的强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为何始皇帝嬴政死后,姓赢得子孙却都不见了呢?我们在现在难得看见一个“赢”氏的人。

有人认为在项羽入咸阳的时候,秦始皇的子孙都被屠杀殆尽,这直接导致了赢氏子孙的稀少,在一个原因就是始皇帝统一全国期间与中原六国势同水火,虽然六国已灭,但留下来的贵族子弟都仇视嬴政,而他的儿子秦二世统治期间,底层老百姓恨之入骨,所以嬴政的子孙也不敢顶着“赢”这个姓氏招摇过街。

嬴政为何选中始皇帝这个称号?现如今为何不见人姓“赢”?

嬴政的一生波澜壮阔,在建立秦王朝之时,甚至有了“子孙万代之业”的永生错觉,没想到二世而亡,连他的后人都烟消云散,仿佛没出现过一般,瞬息之间从高峰跌入深谷,这实在是可悲至极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