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為何選中始皇帝這個稱號?現如今為何不見人姓“贏”?

中華文明五千年,其中有許多可以借鑑的地方,諸如人文、制度,先輩們披棘斬荊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有意義的世界,在原始社會的部落組織中,他們使用天然的工具,各司其職的延續著部落的生存,用石頭和樹枝記錄經歷的事情,以給後人留下經驗,可以說在當時每個部落都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技術。

到了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之間有了利益的衝突,他們因出生與理念的不同,將人視為三六九等,其中貴族分為了公、侯、伯、子、男,家族裡面長子最為顯貴,庶子數量龐大卻地位低下,但他們比最底層的農民卻要高上一籌,在當時農民可以作為奴隸買賣,他們不能隨意出入首領劃分的領土。

嬴政為何選中始皇帝這個稱號?現如今為何不見人姓“贏”?

再到後來,秦始皇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統一了六國,結束了數百年來諸侯割據的大亂世,嬴政認為自己完成了恆古未有的功業,如果還想學習過去的諸侯國稱王,那豈不是太對不起自己這份功勞了(無以成功,以傳後世。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便讓李斯帶領著一幫大臣研究取名字。

那麼為何嬴政最終選擇了“始皇帝”這個稱號呢?

在秦朝以前“皇”這個詞通常是連著用的,意思是光亮輝煌的意思,我們在詩經中可以看到:“皇皇者華”,用來形容美麗、盛大、光亮。再者,在我國古代就有“三皇”的傳說,關於他們的事蹟,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個版本,流傳最廣的是太史公筆下的“三皇”,但並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

嬴政為何選中始皇帝這個稱號?現如今為何不見人姓“贏”?

而嬴政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區區一個“皇”字,自然還不足。

於是乎又加了一個“帝”字,“帝”在甲骨文中的形狀是一堆即將點燃的柴火,古代的人們點燃柴火是為了祭祀天神,所以“帝”的意思就是天神,是整個宇宙的主宰,秦王對著兩個字甚為滿意,於是合稱“皇帝”,但考慮自己是第一人,所以稱為“始皇帝”。

雖然始皇帝認為自己高貴足以媲美天神,但是後世對他的看法卻遲遲不能一致,有人認為始皇帝修築長城,橫屍遍野,鑿運河、築阿方宮使得百姓太苦,而且他在位期間殘害忠良,毫無人性,稱他為暴君。但也有人認為始皇帝統一天下,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在位期間統一度量、漢子,極大的釋放了生產力。

嬴政為何選中始皇帝這個稱號?現如今為何不見人姓“贏”?

如果將眼光放的長遠的話,修築長城是為了維護子孫免受匈奴與蠻族的入侵,長城的作用在日後數千年都能看得到,鑿運河也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至於阿方宮純粹是子虛烏有,他在位期間,中國的國力實現了質的飛躍,為後來的強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為何始皇帝嬴政死後,姓贏得子孫卻都不見了呢?我們在現在難得看見一個“贏”氏的人。

有人認為在項羽入咸陽的時候,秦始皇的子孫都被屠殺殆盡,這直接導致了贏氏子孫的稀少,在一個原因就是始皇帝統一全國期間與中原六國勢同水火,雖然六國已滅,但留下來的貴族子弟都仇視嬴政,而他的兒子秦二世統治期間,底層老百姓恨之入骨,所以嬴政的子孫也不敢頂著“贏”這個姓氏招搖過街。

嬴政為何選中始皇帝這個稱號?現如今為何不見人姓“贏”?

嬴政的一生波瀾壯闊,在建立秦王朝之時,甚至有了“子孫萬代之業”的永生錯覺,沒想到二世而亡,連他的後人都煙消雲散,彷彿沒出現過一般,瞬息之間從高峰跌入深谷,這實在是可悲至極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