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一、没有手机和没有性生活,你选哪个?

美国的一项针对3583名女性的调查表明,有48%的女性宁可不要性生活,也不能不用手机。英国也有一项类似的调查,94%的调查对象情愿长期没有性生活,也决不愿意长期没手机。

这调查够我笑3天,然后一抬头,我就看到了拼命刷手游到手抽筋的爸爸……就笑不出来了。

除了睡觉,你一天中可以离开手机多久?

随便百度一下,因为分心看手机引发的惨案,多到令人头皮发麻。


每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作为孩子他妈,最令我悲痛,就是父母刷手机,疏忽大意而引起的悲剧。

就像毒品一样,手机令人上瘾。所有社交软件、手机游戏都是为了黏住用户设计的。出品公司会精心研究用户心理,设计种种套路,让我们不由自主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就像苹果之父乔布斯,他就严格限制自己女儿在家使用智能产品。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智能产品所带来的诱惑!!

身为父母,当我们让孩子自己玩耍,忍不住划开手机的时候,隐患就已经埋下。

测测看,你有没有手机成瘾的征兆:

1.没有原因,却一直查看手机消息。

2.一想到没有手机,就心情焦虑、坐立不安。

3.躲避人际交往,却愿意将大把的时间用在手机上。

4.半夜醒来看手机。

5.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学习或工作表现退步。

6.易因邮件和手机APP而分心。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就说明离手机成瘾不远了,是时候控制手机的使用时间了。


每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二、当你玩手机的时候,孩子正看着

你有100个看手机的理由,但是孩子只看到了1个行为:就是你在看手机。

有段时间同事突然发现女儿月月的举动有些反常。月月经常玩得好好的,突然就去摸一个玩具手机,然后在上面戳戳点点,嘴里说着:我得看会儿我的手机。戳几下后放下手机,又接着去玩,如此这般一天要反复好多次。

同事很诧异,反省自己最近的行为。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工作任务较重,经常要回家处理很多信息,时常需要用手机回复一些重要的信息,就连陪女儿玩的时候也不得不中断。

于是月月模仿她的样子,玩一会儿就要摸摸“手机”,这个无意识的行为让家长惊出一身冷汗。父母是孩子仰望的存在,是他们学习的模板,当他看到父母一刻不停地玩手机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

爸妈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今日你捧着手机刷到忘情,来日就没立场责怪孩子沉迷手机了。

比如我爸,沉迷于小说。小时候,物质贫乏的农村,他照样能弄来各种武侠小说,直接开启了我的小说人生。

他就是传说中能捧着小说蹲坑半小时不出来的强人。当我接班沉迷小说之后,他从来没有说过我半个字,没立场啊!除非他能戒了!

下一次当你想划开手机刷朋友圈的时候,想象一下不久之后孩子刷着手机不理你的场景,恐怕就会兴致大减了。


每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三、沉迷手机的孩子,都渴求父母的关注

我侄子今年参加高考。

至少两年前,我们考虑的还是选择上哪个城市的985,哪个专业更吃香。然而今年却都焦虑能不能够上二本线。

原因就是沉迷手机。

他换手机的速度保持在每年2-3部,手机上各种游戏。每天玩手机到深夜一两点。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那个原来对学习自信满满的孩子,如今对学习畏惧如虎,并已深信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我曾跟他长谈几次,才发现,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为什么一定要考大学,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果然,今年他没能考上。

家人为他联系了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复读,一切电子产品不许带入校门。也许他能痛定思痛,在来年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然而手机的问题悬而未决,考完之后呢?上了大学之后呢?

当他的父母一边指责他沉迷手机,一边不停刷着手机的时候,以上问题,真的无解。

沉迷小说、沉迷电视、沉迷电脑、沉迷手机……当我们不能真正关照到孩子的内心的时候,便永远也无法解决沉迷玩乐的问题。

沉迷是为了追求内心需要的满足,逃避现实的无价值感和无力量感。当孩子出现沉迷手机的征兆时,一定要深切反思,究竟发生了什么,孩子的内心需要什么。

是不是大人在孩子面前一直玩手机?

是不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蹲在一边刷手机不叫陪伴)

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太多、认可接纳太少?

是不是孩子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内心空虚,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以致于需要通过手机去寻找慰藉、满足自己!


每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四、一定有事情能比手机更好玩

每天睡前我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一般讲完故事,我就当自己任务完成,让他自己安静待睡,我则愉快地开始刷手机。

还小的时候(4岁之前),这招挺管用,故事结束后不到5分钟就能睡着,但最近这娃却睡得越来越晚了,有时候半小时过去了,还在床上翻腾。

期间各种要求我给他挠背、挠腿、挠胳膊。经常还一咕噜翻起来,把我手机夺过去,教育我:妈妈,不要看手机,伤害眼睛。

很好,他已经顺利学会用我教育他少看电视的口吻来回报我了。无语凝噎。

站在孩子的立场想象,其实他真可怜,还得跟手机争宠……但说实话,让我只把手机当成通讯工具来用,那根本不可能。

手机里集结着我的社交、工作、学习、娱乐、理财、购物……

我离不开手机。但我也绝不希望故事的结局是:我儿子埋头刷手机或者其他什么人工智能,无视我的存在。

所以,至少在陪伴他的时候,当他在我眼前的时候,手机可以只是一部通讯工具。这一条已经成为我家的新家规。

而且,我发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目前,我儿子还没有对手机产生兴趣。他更热爱卡通。只要他遵守规则,我们家的电视是开放的,他可以自由控制。

但只要我或者爸爸能够陪他玩一些好玩的游戏,或者带他出门玩耍,他宁可不看电视。

只要有别的事情比电视、手机更有趣,让他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成就感和满足感,那就没电视、手机啥事儿了。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注和肯定是最具吸引力的存在。父母全心全意的高质量陪伴,就是打败电视和手机的良药。

至于陪他做什么好,桌游、涂鸦、远足、游泳……太多了。没有人能比爸妈更了解孩子,问自己就能得到答案。


每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手机成瘾的家长

五、孩子要更好的引导

我有个同学,自律到令人惊叹。她家没有电视,两台笔记本,夫妻俩一人一台,除非工作需要,否则不能打开电脑。手机就是通讯工具,不追剧,不发朋友圈,不玩微博……总之,一切玩物丧志的全都绝缘。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我绝做不到,任何一项。

我无法给孩子创造一个没有电视、手机的世界,与其靠高压剥夺他看电视、手机的权利,不如制定我彼此都能遵守的规则,愉快享受。

1、一定要限制使用时间。可以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的电子产品使用指南。

2、网络是完全开放的,谁也无法预料孩子会点开什么。大人得做孩子的守门人和引导者。在确认孩子可以把控好自己之前,他的手机必须对你开放。

3、带他去做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不要让手机成为他唯一的乐趣来源。

至于手机游戏,我想引用一位游戏设计师的话:“当你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你就没有意义。”他选择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至少这样不用担心孩子高压反弹,在他看不到的时候疯狂玩游戏。

《乔布斯传记》的作者说:“每天晚上在厨房的长餐桌上,乔布斯都会跟孩子讨论书籍、历史还有其他的事,没有人会拿出ipad或电脑出来。他的孩子看上去对电子设备一点也不上心。”

当我们身体力行,放下手机,让生活充满乐趣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到一个这样有趣的真实世界。

END

文章精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