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奇葩说》,咱们一起和悲伤握手言和吧

最新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水,要不要喝

?”

一开始的投票里,69票选择了“不喝”,31票选择了“喝”。这结果不算出乎意料,可能在很多人的经历和回忆里都没有过特别难以忘却的悲伤,对于他们来说,悲伤不是迈不过去的坎,而忘记了悲伤是对过去的抛弃,对现实种种的妥协,总会有不舍和犹豫。

虽然我也还没有经历过会对我造成长久或实质性精神伤害的悲伤,但如果我在现场,我会选择“喝”,因为我真的很讨厌那种被长久的,突如其来的不快乐捆绑的感受,我想挣脱这种状态,而在可见的未来里,我还看不到挣脱的方法,所以我会选择喝下那杯忘情水。

可是最后我悔棋了,不是因为我耳根子软,或者是我难过得还不够彻底,是因为我在这期《奇葩说》里找到了悲伤存在的必然性和它值得存在的原因。

当然了,理由不是那些我们常常听到的的话,比如"都会过去的,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学会和悲伤和平相处是成长的证明......",这些话只会堵住我想要倾吐悲伤的嘴,没办法让我学会面对悲伤。

01 高晓松说:“如果只知道快乐,你不会向前进化的,然后就会被淘汰掉。”


看完《奇葩说》,咱们一起和悲伤握手言和吧

高晓松的观点可以说是很学术了,从物种进化说到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但好在他说得很通俗易懂,让我这个学渣也听能听得进去。

他的核心观点很明确,就是生物从没有痛觉进化到有“物理痛感”,是一种进步,是一种自我防御方式,就像是知道自己哪里痛了,才会发现流血了,才能及时医治。

悲伤则是人类进化出的更高级的防御机制,让我们能够抑制快乐,避免变成“白痴”一样的生物,被其他生物所淘汰,而人们因为痛苦,才进化出了哲学,进化出了艺术......

仔细想想,他的话很有道理,小时候的我们不太会悲伤,顶多就是不开心,因为我们的生活简单,诉求单一,但随着我们长大,生活的复杂性昭然若揭,我们难以避免会遇到更多让我们不开心甚至悲伤的人和事,而悲伤会让我们知道哪些会伤害到自己,让我们能够在下一次避免掉一些可以躲避的伤害。

我之前一直认为我的不开心是因为运气不好,很多事情别人顺顺利利而我自己却坑坑洼洼,这让我感觉很无力,我觉得这些本都是可以避免的悲伤,只要我运气能好一点,所以我会为了这些悲伤的存在而更加悲伤。

但听完了高晓松的这一席话,我突然觉得悲伤或许真的是我在长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只要我迈步向前,它们就会接踵而至,不过,这也证明了我从未停留原地,我在不断向前。

这让我觉得悲伤不只是一件坏事。

02 李诞:"这世上没有忘情水,我们要学会跟悲伤相处的方法。"


看完《奇葩说》,咱们一起和悲伤握手言和吧


李诞点明了一个真相,至少在目前,这世界上不会有忘情水,他说:“一个著名的比喻,就是抑郁症或者悲伤的情绪就是一条黑狗,忘情水要杀掉这条黑狗,但事实我们杀不掉它,正确的方法就是和它相处。

李诞本身就是一个很敏感,很容易伤心的人,他的曾经甚至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更加反叛和固执,但现在的他却让常常让人觉得洒脱随性,是佛系的代表,这不是天生,是因为他培养了一套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法则。

他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遇到绑匪,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主动把自己先绑起来。

这大概就是他生活的一条准则,不会因为看不惯、不想听而争论,他选择说着大家愿意听的话,做着大家可以接受的事,不逾矩,不犯规,至于心底里真实的想法,或许有时候他自己也不太确定,但他却也实实在在找到了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找到了和敏感而悲伤的自己相处的方式。

03 马东

马东认为,对于另一群人来说,他们遭受了实质性的精神伤害,产生了抑郁、PTSD(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对于他们而言“忘情水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有了它就不需要更多地在心理学和情感的层面上去沟通,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治愈自己,应该被鼓励喝。

听完他的那段话,我反问了自己,我或许不开心甚至悲伤,但我受到的伤害真的很轻微,相比起那些严重受伤的人,我真的还没有达到要去喝这个水的地步,我理应觉得庆幸和珍惜,而不是整天的怨天尤人。

04 薛兆丰

薛兆丰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学家,说他其实不是一个没有太多情绪的人,他很敏感,只是对于不快乐,他选择了逃避,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客观的外在的地方去,这是他觉得可以快乐的一个方法。

他还说,自己的底色和马东一样,也是悲凉色。但现在的他看起来除了理性、睿智和博学,真的很难察觉到他嘴里的那个自己。

最后

其实听完了他们四个人的话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于悲伤,不同的是有的人经历得多一点,有的人经历得少一点,有的人找到了应对的办法,有的人暂时还没有,好在最终我们都会找到。

蔡康永说:"每分每秒都快乐的人生是无法过下去的,会变得没有意义,而我们所谓的负面情绪是因为我们用了负面的态度去看待那个我们需要的情绪,如果有一天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待这个情绪,我们就会知道,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需要的情绪。“

希望未来的我们不是没有悲伤,而是能够应对悲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