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軍,萬人赴死,血戰沙場!

現在很多網文中對東北軍充滿誤解,希望這篇文章能讓那些人知道,東北軍也有血性,也為抗戰,鞠躬盡瘁,馬革裹屍,血染疆場,而非以一人論全部。

東北軍為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唯一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東北易幟之後,編為東北邊防軍,納入南京政府軍系統,擁有兵力約三十萬。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奉軍。

東北軍在抗戰期間,先後勝利完成的作戰任務有:松江阻擊戰,江陰保衛戰,揚州保衛戰,連雲港保衛戰,淮河阻擊戰,徐州突圍戰,參加了一二次長沙會戰。武漢會戰中91師參加了萬家嶺大捷,強度怒江,攻克高黎貢山,血戰騰衝。攻克龍陵,直下畹町,等等,數不勝數!

另,七七事變爆發後,東北軍與全國軍隊一起迅速開往各抗日戰場,其中四十九軍、五十七軍和六十七軍在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中浴血奮戰,犧牲慘重,五名將軍戰死前線;五十一軍參加保衛淮河及徐州大會戰(包括臺兒莊戰役),後與五十七軍一起挺進魯南;五十三軍轉戰冀、豫、鄂、湘,後入緬甸、越南對日作戰。在激戰中,吳克仁、朱鴻勳、吳桐崗、劉桂五、方叔洪、黃德興、劉啟文、扈先梅等將領及無數官兵陣亡。

東北軍,萬人赴死,血戰沙場!
東北軍,萬人赴死,血戰沙場!
東北軍,萬人赴死,血戰沙場!

東北軍在蔣介石消滅異己政策下,大量消耗損失並被分化瓦解。在共產黨幫助下,陸續脫離南京政府控制,走上獨立自主開展游擊戰爭的道路。1937年10月,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在冀中舉起抗日大旗,經小樵改編,部隊迅速發展,後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並建立冀中軍區。1942年8月,五十七軍一百十一師師長常恩多和蘇魯戰區秘書主任兼政務處長郭維城率該師舉行“八三”起義。中共山東分局聞訊,立即派從該師撤出的秘密黨員萬毅(該師三三三旅旅長)和王振乾急返部隊。新一百十一師推選萬毅任師長(常恩多病逝),後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1945年8月,奉朱德總司令命令,呂正操、萬毅、張學思等率部挺進東北,實現了張學良將軍和東北人民湔雪國恥光復故土的宿願。東北軍走向抗日戰場,經過了苦難而曲折的道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著名的東北軍將領有于學忠、繆澄流、何柱國、湯玉麟、吳克仁、萬福麟、王以哲、崔連山、劉多荃等。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時原東北軍出身的將領有25名被授予將銜,其中上將1人:呂正操;中將1人:萬毅;少將23人:解方、陳銳霆、賈陶、沙克、封永順、趙東寰、於權伸、趙承金、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金振鍾、張志毅、楊有山、張加洛、羅文、紀亭榭、管松濤、郭維城、王振乾、江潮、張學思(張學良胞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