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攻擊沈陽北大營,東北軍“不抵抗”的決策背後,一千字講清楚

日軍攻擊沈陽北大營,東北軍“不抵抗”的決策背後,一千字講清楚

日軍攻擊北大營

東北易幟之後,日本關東軍就開始為武力侵佔東北大做準備,志在必得。他們為此先後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現地偵查及戰術研究。

前兩次都發生在1929年,分別是7月的“北滿參謀旅行”和10月的“遼西參謀旅行”。

第三次是1930年的“攻取奉天城要領”的實地研究;九一八當晚,關東軍就是根據事先考察的、西南角的城垣損壞處首先登城的。

第四次為1931年7月的“北滿參謀旅行”。

事件爆發前,日軍在東北的正規部隊已達一萬五千人,其中包括從日本仙台換防而來、更適合寒冷地區作戰的第二師團和六個獨立守備大隊,另有在鄉軍人、警察部隊等輔助部隊一萬人,為便於機動部署在以瀋陽為中心的南滿鐵路沿線。與此同時,日軍朝鮮軍第19、20師團也奉命向中朝邊境集結。

東北軍的九個精銳旅十萬人在中原大戰後駐防平津,事變前兩個月為討伐反蔣反張的石友三,八萬精銳東北軍又被調進了關內。

此時留在關外的東北軍正規軍計有十六萬、非正軍四萬,總約二十萬。

日軍攻擊沈陽北大營,東北軍“不抵抗”的決策背後,一千字講清楚

蔣張合影

此外,為起到配合侵佔東北的目的,日軍還策劃了石友三軍事叛亂事件以及鼓動蒙古獨立事件。事實上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最精銳的東北軍也因此調到了關外,再加上何柱國的騎兵旅駐防山海關,關外東北軍的戰鬥力相對不是太強。

相對於日軍已經做好的全面準備,蔣介石、張學良方面的基本應對決策是“力避衝突、拒不擴大”。

早在1931年7月初,蔣張就“是否與日軍開戰”事宜交換了意見,到了8月16日,蔣介石電告張學良,無論日軍如何尋釁,我方應不予以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張隨即轉令東北軍各負責長官遵辦。

可能蔣對張能否遵辦還持懷疑態度,9月12日蔣張在石家莊密會。蔣對張說,據可靠情報,日軍近期要在東北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考慮可以提交國聯,和平解決。

這次會見最主要的用意,就是提醒你凡遇到日軍進攻,一律不準抵抗。

隨後,在北平的張學良告誡東北軍代理長官張作相,如遇日軍攻擊,不得抗拒,須將軍械子彈鎖進庫房。到事變爆發,東北軍參謀長榮臻根據此前定下的策略,嚴令遭受攻擊的第七旅不抵抗、不準動、槍入庫、挺著死,為國成仁。

日軍攻擊沈陽北大營,東北軍“不抵抗”的決策背後,一千字講清楚

侵入東北的日軍

1931年9月19日凌晨五點半,瀋陽北大營被日軍佔領。榮臻致電張學良告急請示。張學良轉而向蔣介石請示,蔣回覆讓張“相應處理”。張判斷此事系關東軍的局部挑釁,為防範事態擴大,覆電榮臻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

就這樣,在東北軍不抵抗的縱容下,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日軍就侵佔了遼寧、吉林的三十座城市,僅在瀋陽就掠走各類機槍2500挺、火炮600多門、子彈炮彈無數及260多架飛機。

以上基本就是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了,絕對任何立場偏向,只是將更史實的細節呈現出來供大家參考,以便得出自己的判斷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