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丨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from《悲慘世界》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一類情況:

為了顯得合群,順從著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為;

為了彰顯仗義,想都不想就答應了朋友的事情;

為了保住面子,強顏歡笑地去接受別人的請求;

...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但是,你做了這些,真的能讓自己開心嗎?

1

小A的職業是一名平面設計師,他每天要負責的任務非常繁雜,所以經常都是晚上8、9點鐘才能下班。某一天,朋友小B打電話找他幫忙設計一個企業宣傳畫冊,由於兩人的關係還算不錯,所以小A也是非常仗義的一口答應了下來。

當小B把各種素材資料發過來之後,小A大概規劃了7天的時間去完成。此後除了每天要完成公司的任務之外,他晚上回家還得接著忙活小B拜託的事情,而自己的睡覺時間也不得不往後推了幾個小時。

小B這邊覺得小A是這方面的行家,肯定花不了幾天就搞定了。所以僅僅才過去3天,他就開始打電話詢問進度,並且開始增加一些臨時需求,甚至還會在一些細節上挑三撿四。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小A剛開始還能理解,但後面越來越覺得心裡不舒服,再加上這段時間公司的工作同樣繁重,他也漸漸地感覺身體吃不消了,幾次想要直接向小B拒絕,但是礙於情面只有硬著頭皮去趕完進度。

後來,小A在與小B的談話裡無意中得知,其實這件事情是小B主動向他老闆爭取過來的,意思就是“我能不花一分錢就搞定這件事”!並想以此向老闆邀功。

待到小A按照小B的要求將宣傳冊做出來後,也只是得到了一句“改天請你吃飯”,便沒有了下文。

有時候,熱心腸幫助他人一次兩次沒問題,可是長期下去呢?也許,別人開始還對你抱有感激,時間一長就會逐漸習慣這種狀態,甚至還對你的幫助挑三揀四。

說不出拒絕,其實本質上也是“礙於面子”以及“失去”的心理在作祟。不拒絕是為了抗拒喪失所帶來的焦慮感。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我們總是很自然地把拒絕賦予負性的意義,總是假設拒絕之後會帶來人際關係的損害,甚至是一段人際關係的結束。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渴望擁有說拒絕的力量,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甚至成了無數人心底的枷鎖。

2

以前,有一個朋友在逛街的時候被一個四肢健全卻全身髒亂的行乞者攔下要錢,當朋友明確拒絕之後,那個年齡同我們相仿的乞討者居然開始理直氣壯地揶揄道“這麼大個人書白讀了,年紀輕輕竟然一點愛心都沒有,連見到我們這種可憐人都不施捨。”

朋友當時也是愣了一下,隨後便回擊:“你們有手有腳卻不去工作賺錢,反而在這向別人要錢,害得一些真正有困難的人得不到幫助,之前給你錢的人是在尊重被你出賣的自尊,我之所以選擇不給你錢是因為你還達不到我為你掏錢的標準。”

當我聽完朋友的這段經歷後,差點忍不住給他拍掌叫好。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平常我在經過地下通道的時候,一旦遇到拉二胡的老爺爺、或是揹著一把吉他唱歌的人,我都會掏出身上的零錢。他們是靠著自己的才藝吃飯,並不像那些出賣自尊的人,那我付出一點也是應該的。

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年紀和我相當,身無殘疾的人,卻依然能夠理直氣壯地伸手要錢?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一個有充分自主性的人,能夠確認自己的選擇與主張,自然會有拒絕別人的力量和權力。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相反,一個缺少自主性的人,往往會順從地接受那些他們內心牴觸的要求,因為他們很少有力量去對抗他人。當他們總算鼓起勇氣拒絕了別人時,馬上會產生內疚、焦慮、自責、羞恥等負面情感。

對於缺少自主性的人來說,任何選擇的情景都會讓他們寢食難安,久而久之,甚至還會讓情緒積壓成為一個炸藥桶。所以,你在生活中需要先學會拒絕,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

別等到被他人消耗光才意識到“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一句簡單的拒絕,為何難以啟口?”

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意願呢?

或許

你能在梁巧老師的『人際團體成長課程』中找到答案!

(想要了解詳情請在評論區留言)

—END—

自我成長之路荊棘叢生

我們只是想守護你的善良 擁抱你的孤寂

喚醒嚮往 溫柔寒窗

擁抱初心 逆風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