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雄布袋戲歌曲(四)——良人何時上歸程 今夜獨對相思燈

閩南語歌曲中有一首非常受歡迎的南管風味的的歌曲——《相思燈》。它是由南管曲調「相思引」所改編的曲子,南管是中國古樂、唐宋遺音,相傳是唐末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宮廷所流傳的戲曲音樂,隨著南唐被趙匡胤所滅而流入民間,以及閩南一代。

“【相思引】管門為「五空管」,拍法為「三撩拍」。也有南管樂人稱之為門頭,與【相思引】同系列的曲牌【短相思】、【短相思疊】等曲調,均展現了五空管「同韻三宮」的特性,即在原有以C為宮的古音階和以G為宮的新音階之外,中段「落倍」轉為以D為宮的清商音階,形成靈活多變的曲風,因此作品也特別多,連帶繁衍許多「次曲牌」,如【南相思】、【變相思】、【醉相思】等,乃因唱詞的不同而稍作變奏,並以該詞意另附標題。此外,在「落一二拍」的部份接上其他曲牌成為集曲,例如【交相思】、【五韻悲】、【八駿馬】、【九連環】等。

同屬【相思引】的曲子有〈回想當日〉、〈風落梧桐〉、〈綠柳殘梅〉、〈思憶當初〉、〈思想情人〉、〈昨暝一夢〉、〈嶺路斜欹〉等。茲以〈寺內孤棲〉一曲為例,說明其曲式,此曲由一「高韻」與一「底韻」循環反覆組成,中間插入一段「落倍」旋律,後段接「一二拍」曲調,最後再以【相思引】「底韻」作結束。”

說了那麼一大段,其實小編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就是單純覺得《相思燈》這首歌曲很有韻味,很好聽,然後很難唱!

傳統戲曲大多行腔很難掌握,多轉折多拖音,南管樂曲更不例外。但是經改編後的《相思燈》沒有太多的轉折與拖音(其實還是不少)。一般的歌謠,大多是五音旋律,但是這首歌雖然採用南管古調為主要構造,卻以七十年代前期最流行的節奏來陪襯七音旋律,既具有現代感,又不失古色古香的風味。原唱由西卿以南管傳統的花腔轉音音歌唱技巧詮釋,韻味十足。

歌詞方面是黃俊雄以文言筆觸寫的一首閨怨詞,描寫一位獨守空閨女性,朝思暮想,盼望心上人能夠早日回到她身旁的空虛寂寞情懷。作為1971年年黃俊雄在臺視演出布袋戲「大儒俠」角色“相思燈”的主題曲。

黃俊雄布袋戲歌曲(四)——良人何時上歸程 今夜獨對相思燈

布袋戲角色-相思燈

“相思燈”,據說是原配「劉萱姑」的化身,為了到處找尋不回家的史豔文。”「劉萱姑」是杭州第一才女,是一位有傳統美德的好女子,與史豔文因投宿劉家客棧、遊湖定情,但婚後不久即分離。「相思燈」出場時有一盞油燈轉啊轉的,然後劉萱姑走出來唱著《相思燈》,聽到這樣的曲名,就給人聯想到更深露重的寂靜夜離,一盞昏黃的孤燈,暗自的點著,只為等待良人的歸來,有幾分痴,痴得讓人有些不捨。

《相思燈》作詞:黃俊雄

自古紅顏多薄命,

紅顏多薄命

紅顏薄命,阮也薄命

好夢由來最易醒

好夢由來最易醒

好夢易醒,獨有阮夢未醒

心海情波滾未停,

噫... 滾未停

心海情波滾未停,

噫... 滾未停

良人何時上歸程

今夜獨對相思燈

獨對相思燈

斷腸相思燈

歌詞反覆吟誦,伴隨著南管特有的唱腔,聽起來十分哀怨。

推薦三個版本,第一個自然是原唱西卿,畢竟算是為她量身定做,她定義了這首歌。老一代歌手雖然不及後來的歌手技巧華麗,但是厚實的聲音,到位的轉音,也是把這首歌曲唱的深入人心。

第二個便是閩南語天后江蕙,強大的氣息,加上精細流暢的轉音等技巧,讓人歎為觀止。

第三個則是蔡振南,雖然是男性歌手,但是唱來一詠三嘆,哭調仔聽來也滿悽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