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位於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鎮翠郊村翠郊,是迄今為止在江南地區所發現的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古宅地處距鎮中心12公里外的小鄉村,青磚灰瓦在青山碧水的環抱之中,出落得靈秀、恬靜,融于山水,又點綴了山水。堪稱江南古民居之傑作。

江南地區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是吳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建築規模宏大,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其建築結構和風格,既模仿皇家宮殿建築的恢宏跋扈的氣勢,又結合江南民宅精雕細鑿的特色。整體佈局以三個三進合院為主體,由6個大廳、12個小廳、24個天井、192間房、360根木柱組合而成。古民居內代表江南建築風格的木雕飾品精美絕倫,所有的梁、柱、窗、門皆飾以木雕圖案,或人物、或祥禽、或瑞獸、或魚宏、或花卉、無不栩栩如生。

江南地區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整體平面圖上格局巧妙,且脈絡分明,縱橫交錯又橫縱相連,有如一個古老的圍棋大棋盤(長寬約70餘米),擺設於幽谷之中,隨時恭迎仙人神遊於此時席地對奕。3個三進合院並列而成進進高升的主體部分為"三合回籠",二進屋脊最高為"中背四放",兩者綜合更是仿造皇家宮庭建築,甚是規模。然而它卻不顯出一點的莊嚴、霸氣,而是一派的江南氣息,水靈、婉約、一股淡雅的書卷氣。

江南地區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福建省福鼎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的興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夫差第104代孫,歷經13年、耗資白銀2萬兩。光在同一時辰豎立360根木柱子就動用了1000多人。清乾隆朝大學士劉墉與吳家關係甚密,曾贈與"學到會時忘粲可,詩留別後見羊何"的楹聯,寄望於朋友間讀書有成,友誼長存。 古民居還保留著宋代大詩人蘇軾親筆題字的筆簡、清代宮燈等珍貴文物,保留著鬥雞、布袋戲表演等傳統活動項目,傳承著一個古老家族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