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一塊木頭,一起探討福建漳州千年木偶頭雕刻技藝

一把刻刀、一塊木頭,在他的巧手雕琢下,眉眼傳神,栩栩如生。2006年,已有近兩千年曆史的福建漳州木偶頭雕刻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楊亞州,就是此項“非遺”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漳州楊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戲的第五代傳承人。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佈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漳州木偶頭雕刻榜上有名。7月1日,記者走進楊亞州的工作室,探訪“一刀雕出眾生相,一筆點睛各顯靈”的漳州木偶頭雕刻技藝。

一把刻刀、一塊木頭,一起探討福建漳州千年木偶頭雕刻技藝

已是福建漳州楊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戲的第五代傳承人的楊亞州,9歲開始學習木偶頭雕刻,師從中國木偶雕刻藝術大師、北派木偶(漳州)風格的代表人物許盛芳,後又融入了南派木偶(泉州)的風格,對木偶頭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所雕木偶頭神韻含蓄,人物性格鮮明,誇張合理,並有地方特色,聞名海內外。

一把刻刀、一塊木頭,一起探討福建漳州千年木偶頭雕刻技藝

一個木偶頭作品,除樟木的選材外,還要經開坯、雕刻、修光、打磨、補隙、刷泥、開臉、裝飾等十多道工序,僅打磨和刷泥兩道工序就要反覆好多遍,一個完整的普通木偶作品要兩三天才能完成。刀起屑落,生、旦、淨、末、醜、神仙、鬼怪、動物等形象,便被刻畫得形神兼備、韻味十足。

一把刻刀、一塊木頭,一起探討福建漳州千年木偶頭雕刻技藝

作為戲曲舞臺人物頭像的雕刻,該工藝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徵的刻畫,誇張的造型、豐富的表情、類型化的處理方式是漳州木偶頭雕刻的普遍特徵。漳州木偶的整體造型包括頭、四肢、服裝、冠盔等,木偶頭雕刻僅指頭部造型。作為戲曲舞臺人物頭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徵的刻畫,誇張的造型、豐富的表情、類型化的處理方式是漳州木偶頭雕刻的普遍特徵。這一雕刻歷來師徒相承,且以家族祖傳的方式為主,一直流傳至今而無中斷。

一把刻刀、一塊木頭,一起探討福建漳州千年木偶頭雕刻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