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槌響 天下知!人民日報帶你走進福建思明法院,探尋“中國大陸第一槌”背後故事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1月19日,《人民日報》“新中國的‘第一’”欄目以《一槌響 天下知 法槌誕生記》為題,帶我們走進了“中國大陸第一槌”的誕生地——福建思明法院,探尋我國司法改革歷史進程中的獨特印記。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一槌響 天下知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法槌誕生記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上,一個小小法槌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是新中國使用的第一個法槌。

2002年1月,最高法印發人民法院法槌使用的相關規定,全國法院統一使用法槌。17年後,讓我們走進這個法槌的誕生地,一起探尋這道我國司法改革歷史進程中的獨特印記。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背 景 故 事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內,矗立著一座造型獨特的法槌雕塑——法槌上部,是中國傳統神話中象徵著公平正義的神獸獬豸。傳說中,人們發生糾紛時,獬豸能明辨是非,將它頭上的獨角頂向無理的一方。這一設計,寓意對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承;法槌的槌柄刻有麥穗和齒輪,寓意司法權力來自於人民,法官行使的審判權是人民賦予的,彰顯了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法槌的底部做成方形,寓意法官方正、法律規矩。圓形的法槌和方形的底座又寓意“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一槌響,天下知”。2001年9月14日,就是這樣一個由思明區法院自主設計的法槌,被時任思明區法院院長陳國猛在庭審中敲響。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見 證 者 說

小小法槌,從無到有,既開創我國庭審敲槌先河,更折射出司法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在法槌誕生之前,法院尤其是基層法院的庭審秩序經常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為了維持庭審秩序,掌控庭審節奏,法官們不得不想盡辦法,甚至只能採取提高音量、拍桌子等方式。”思明區法院院長劉新平說。

如何尋找一個既能有效管理庭審秩序,又能體現法官威嚴的庭審輔助工具?時任院長陳國猛帶著法官們展開討論——有的認為法鈴好,國內有振鐸醒世的古語,也有例可循;有的認為應該用古代縣衙裡的驚堂木,既可以延續傳統,也能夠引起庭審參與各方的注意;也有人認為用法槌更好,與國際接軌,體現現代法治理念。

眾說紛紜,如何決策?陳國猛頗費了一番腦筋。驚堂木在中國的使用由來已久,但也因此與縣令、知府等封建衙門聯繫在一起,用在現代法庭上顯然不妥;鈴鐺更容易讓人想起學校的上課鈴聲,與嚴肅的法庭始終有些距離;西方國家大多用法槌,但沒有體現中國特色與傳統文化要素……在綜合其他法官意見後,陳國猛最終拍板:法庭器具不僅是工具,更應傳達法治內涵。由此,確定下法槌這一國際通用工具,同時加入中國特色元素。一方面,採用象徵工人和農民的齒輪和麥穗元素;一方面,以古老的司法圖騰獬豸作為傳統文化代表。

方案確定了,陳國猛馬上安排鄭金雄法官負責具體落實。鄭金雄找到仙遊做木雕的老鄉一起琢磨,最後決定法槌槌頭的上半部雕成獨角獸獬豸的形象,寓意為公平正義至上;法槌的柄上淺雕出麥穗的花紋,在手柄靠近槌頭處雕成一個齒輪,這樣既能表現出審判權力源於人民、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深刻內涵,又便於使用,避免因手滑出現抓不牢的情況。做好法槌樣品後,鄭金雄又琢磨起法槌底座。方形底座寓意法官方正,法律是規矩,有很強的原則性。至於用什麼材料,木雕師傅也沒有經驗。鄭金雄只好自己找來實木、聚合板材一一試驗,試了70多種材料後,終於選定聲音清脆響亮的硬木花梨木。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陳國猛對剛做好的法槌樣品很滿意,但多次試敲後,陳國猛始終感覺法槌敲擊底座的聲音仍然短促,不夠亮。經過反覆試驗、推敲,二人發現底座部分雕空後,法槌敲擊底座的聲音不再短而直,還有了些空靈的韻味。終於,一款融國情、傳統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於一身的法槌就這樣誕生了。

思明區法院敲響的“第一槌”,很快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注意。經過調研,2002年6月1日,法槌在全國法院開始統一使用。“出於成本和使用便捷性考慮,最高人民法院簡化了法槌的設計。”劉新平介紹,全國統一的法槌,保留了“第一槌”的主體造型,採用了兩頭圓形的國際通行樣式。思明區自主設計的“第一槌”,如今則被收藏於中國法院博物館,成為我國司法改革歷史進程中的一道獨特印記。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遊 覽 攻 略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廈門市思明區法院使用的“中國大陸第一個法槌”,目前收藏於中國法院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正義路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時至16時

廈門市區內有兩地可以看到“第一槌”的復刻模型。思明區法院內有按36∶1的比例再現的法槌雕塑;廈門市鼓浪嶼上的公民司法體驗基地也有“第一槌”模型。

知 識 鏈 接法槌不是驚堂木

驚堂木亦稱“驚堂”,又名“氣拍”“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舊時官員審判案件時拍打桌案以示威的小木塊。一響之下,滿堂皆驚,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所以俗稱“驚堂木”。呈長方形,有角有稜,取“規矩”之意。《醒世恆言》等文學作品中也曾提到使用驚堂木的場景。

一槌响 天下知!人民日报带你走进福建思明法院,探寻“中国大陆第一槌”背后故事

法槌使用有規則

當前使用的法槌槌體頂部鑲嵌象徵公平正義的天平銅片,整個底座由一塊整木製成,敲擊時聲音清晰響亮。圓形槌體與方形底座的組合,寓意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法槌不同於中國古代的“驚堂木”。驚堂木的使用有隨意性,而法槌的使用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兩者性質完全不同。這不僅是審判形式的改革,也是樹立司法尊嚴、追求公正與效率的要求。

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開始施行並明確規定了法庭審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階段及程序,若違反將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