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之——紙牌的歷史

今天和朋友玩雙升,好一頓輸,哎,想起來,撲克是怎麼來著呢?它的是歷史故事是怎麼樣的?

歷史故事之——紙牌的歷史

紙牌,又叫“撲克,一副撲克牌有54張牌,52張是正牌,2張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歷史故事之——紙牌的歷史

52張正牌又均分為13張一組,並以黑桃、紅桃、梅花、方塊四種花色表示各組,每組花色的牌包括從1-10(1通常表示為A)以及J、Q、K標示的13張牌,玩法千變萬化,多種玩法。牌裡的老K是國王,分別指凱撒大帝、查理曼大帝、亞歷山大大帝和大衛王;Q則是歐洲著名的四位王后,指的是女神雅典娜、雅各的妻子拉結、玫瑰女王阿金妮、猶太女英雄朱蒂斯;J代表的是查理七世的侍衛拉海、亞瑟王的首席圓桌騎士蘭斯洛特、查理曼大帝的侍衛霍格爾、查理曼大帝的首席侍衛羅蘭。

歷史故事之——紙牌的歷史

據說紙牌的歷史,是從我國韓信大將軍開始的的,據傳,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釐米,寬約2釐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遊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歷史故事之——紙牌的歷史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52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撲克牌的K、Q、J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