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袁術(四)門戶之戰

豫州,古九州之一,據史書所載夏王大禹定天下分九州,乃鑄九鼎,於鼎身分刻天下名山大川、奇珍異寶以為九州之別。相傳當時的豫州乃是天下的中心,為九州之首,故而又被稱為中州。今天的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在當時都隸屬於豫州。在東漢時期,豫州轄潁川、汝南二郡,梁、沛、陳、魯四國,合計九十七縣。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漢十三州地圖

在這其中的汝南郡獨佔三十七縣,是豫州六郡國中最大的郡。而這裡正是袁氏家族的發源地。所以基於這個原因,袁術的發展規劃中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汝南,甚至於當洛陽城中袁氏家族被滅門的消息傳到南陽的時候,他都沒有親自領兵去報仇,而是命令孫堅代替自己作為討伐董卓的主力軍。而袁術自己則留守在魯陽,一方面應對荊州劉表的威脅,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利用了政治手段收復汝南。說白了無非就是通過談判說服汝南的袁氏家族勢力承認自己的繼承人地位。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袁術

袁氏家族發展的歷史,在《後漢書》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平帝時期的袁良。由於袁良精通《孟氏易》而受到當時政府的重視被舉為明經,擔任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宮中的侍衛。明經也是漢朝舉薦官吏的一種科目,被舉薦的人必須精通明習經學,以此得名。到了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袁良被任命成武縣令,成武縣就是今天的山東菏澤。自袁良而起,袁氏家族世代以明習經學著稱,到了袁良的孫子袁安的時候,更是以才學品行著稱,累遷司空、司徒,成了袁氏家族位列三公的第一人。

袁安有三個兒子,袁裳、袁京、袁敞。其中第三子袁敞字叔平,官至司空,亦是三公之位。第二子袁京字仲譽,官至蜀郡太守。袁京有兩個兒子,袁彭和袁湯。其中袁湯字仲河,官至司空、司徒、太尉。我們所熟知的袁氏後人基本上都是袁湯的後代。

《後漢書》中說袁湯有三個兒子(袁成、袁逢、袁隗),但是在西晉時期華嶠所著的《漢後書》中卻記載袁湯有四個兒子,即袁平、袁成、袁逢、袁隗。華嶠的祖上就是漢末曹魏時期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的“龍頭”華歆。再加上華嶠在晉惠帝時期長時間的在秘書監工作,有機會接觸到許多深藏於秘府中的檔案文書,所以個人感覺他的這種說法應該更為可靠。雖然袁湯有沒有袁平這個兒子並不重要,他也沒有留下任何的史料故事,但是網上的許多袁氏家族的人物圖譜中都沒有這個人,感覺上終歸是不妥。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華歆

據華嶠《漢後書》記載,袁湯的前兩個兒子“並早卒”,由第三子袁逢接嗣嫡長子之位。袁逢字周陽,世襲袁湯爵位 ,官至司空。袁逢的第四子袁隗字次陽,“先逢為三公”官至太尉、太傅。到此為止就是袁氏家族四世三公說法的根本來源。

史書中準確記載的袁逢的兒子有兩個,嫡長子袁基和嫡次子袁術。袁紹是袁逢庶子的說法來自於《魏書》,這種說法基本被現在史學界所接受。

在袁逢去世以後,袁氏家族的掌門人實際上是由袁隗和袁基來擔任著的。可是由於董卓將這兩個人進行了滿門抄斬,導致袁氏家族的掌門人位置出現了空缺。誰來繼承這個掌門人成了袁氏家族內部的首要問題。

袁術作為袁氏家族的繼承人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首先他的“後將軍”官職是當時袁氏家族中最高的,其次在袁基這個袁逢的嫡長子被董卓殺害以後,袁術的嫡子身份優勢也就自然突顯了出來。有這兩點足以讓他很輕鬆的得到汝南袁氏家族保守派的支持,進而得到汝南甚至是整個豫州。

但是,在這之前,他必須要擺平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袁術同父異母的哥哥袁紹。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二袁

袁紹的地位在袁氏家族中極其特殊,他雖然是與袁術都是袁逢的兒子,而且是哥哥,但由於是庶出,也就是“小老婆”生的,按著當時嫡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自然也就沒有了襲承爵位的權力。但是根據《魏書》中“紹,逢之庶子,出後伯父成”的記載可以看出,袁紹是自幼被過繼給了袁逢的哥哥袁成為嗣子的,而袁逢則是在袁成死後才有幸升為嫡長子承襲袁湯爵位的。也就是說從袁成的角度來看袁紹也是有繼承權的嫡子,只不過這種權力由於袁成過早的離世,而被刻意的剝奪掉了。

後來袁術在與袁紹的口水戰中,曾經提出過 “紹非袁氏子”的說法,說袁紹是自己家的家奴,其實袁術這麼做就是要對袁紹的這種繼承權進行全盤的政治否定。

但不管怎麼說,袁紹和袁術這對兄弟誰也逃脫不了掉這場門戶之戰。

當袁術所任命的豫州刺史孫堅還在洛陽城中“平塞諸陵”與退入函谷關以西的董卓進行對峙的時候,袁紹已經從冀州牧韓馥哪裡獲得了自由之身,並且領兵輾轉來到了酸棗(延津)。到達酸棗後的袁紹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為家族報仇去討伐董卓,而是暗中資助了會稽世家豪傑出身的周昕攻佔了豫州潁川郡的陽城。這就是陽城爭奪戰的開始。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周昕

袁紹這樣做實際上阻止了袁術在豫州的發展,也算是打響了袁紹袁術這對冤家兄弟爭奪家族繼承人的第一槍。

關於陽城爭奪戰的始末經過,我在本系列《“會稽豪族”周昕》篇中有過系統的考證,標題是《孫堅之殤,孫氏集團避諱隱藏的秘密——陽城爭奪戰始末考論》有興趣的不妨翻出來回顧一下。今天就簡單的將經過再說一遍。

開始的時候,袁術應該是並不知道周昕的背後大佬是袁紹,所以當週昕佔領陽城以後,袁術親自上陣“擊昕走之”,將周昕趕跑了。在趕跑周昕的同時,袁術召回了身在洛陽的孫堅並將陽城作為豫州新的治所交給了孫堅,希望其能夠繼續幫助自己鞏固擊退董卓後所獲得的地盤,也就是函谷關以東洛陽直至潁川一線的地盤。而袁術自己去幹什麼了史書沒有記載,大多數人認為是去坐守南陽,一部分認為是去與劉表周旋。但是我個人感覺,前一種說法不符合一個有著野心慾望的諸侯形象,後一種說法倒是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應該也並不是主要事情。袁術之後的動向史書中雖然沒有過多的交代,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考慮,他最有可能的動向應該是越過汝南郡去繼續擴展豫州的地盤。

但是陽城的戰事卻並沒有就此結束,袁紹令周昕進兵潁川的時候應該是也許願了由周氏子弟擔任豫州刺史的承諾。周昕雖然失敗了,但是周氏子弟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這個亂世崛起的好機會。表現最為激進的就是周昕的二弟,時任九江太守的周昂。個人感覺,周昂在周氏子弟中算得上是非常優秀的人物。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周昂

據《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是時,術遣孫堅屯陽城拒卓,紹使周昂奪其處。術遣(公孫)越與堅攻昂,不勝,越為流矢所中死。”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孫堅屯駐陽城的時候,周昂領兵進犯並將孫堅擊敗,奪佔了陽城。之後,袁術又派遣代表公孫瓚來與袁術聯合的公孫越去到陽城,協助孫堅攻打周昂。但是周昂又將公孫越與孫堅的聯軍打敗,並且在交戰中公孫越還被流矢射中而死。這件事最終還成了公孫瓚與袁紹交惡的根源,並直接導致了界橋之戰的發生。

經過這幾個回合的交戰,袁紹是周氏兄弟背後資助者一事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而陽城爭奪戰實際上就是袁紹袁術兄弟兩個為了爭奪袁氏家族繼承人地位以及豫州實際控制權而發起的代理人戰爭。陽城爭奪戰也由此陷入到了僵持階段。

不過很快事態就發生了轉變。從地圖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汝南向東緊相連的是汝陰郡,汝陰郡與淮南相接壤,而淮南當時還有另一個名字就是九江郡。當時的周昂正是九江太守。當週昂在陽城數次擊敗孫堅並站穩腳跟以後,就將陽城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周氏三兄弟中的老三週喁。而他自己應該是返回了九江郡。

周喁在正史中沒有過記載,但是在《會稽典錄》和《吳錄》中說他在曹操初舉義兵的時候曾經邀請周喁一同舉事。周喁就在家鄉招募了兩千人馬追隨曹操,並被曹操用為軍師。後來袁紹任命周喁為豫州刺史與孫堅爭奪豫州。

個人認為,周喁與孫堅交戰的過程應該是發生在周昂數次擊敗孫堅以後。孫堅在陽城戰場上的不斷失利,讓袁術非常的焦急,他必須找到解決的辦法。在《三國志吳書孫賁傳》中記載的袁術派遣孫賁攻打陰陵的戰事,個人猜測應該是發生在這個時候。陰陵屬於九江郡,正是周昂的大本營。袁術這麼做應該是為了緩解陽城戰場的壓力,是一種圍魏救趙的做法。事態也的確如袁術所設想的那樣,孫賁在陰陵大破周昂,導致九江戰事吃緊,周喁在陽城又屢次被孫堅打敗,不得不被迫退回九江郡,協助二哥周昂希望能夠守住九江郡,可結果又被孫堅追擊打敗,退歸鄉里,後來被許貢所殺。袁術又趁熱打鐵派遣吳景攻打丹陽太守周昕,將周昕趕回了老家。風光一時的周氏兄弟從此隱沒莽野,陽城爭奪戰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經此一戰,袁術的地盤從洛陽潁川一線,南陽汝陰一線,一直切入到揚州腹地的九江與丹陽郡,基本上成為了中原版圖的南北分割線。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然而,這種狹長的地盤形態其實非常難以駕馭,袁術要想有效的控制這些土地,他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後方。這個時候任何一個人都會將目標鎖定在荊州的土地上。據《三國志吳書孫堅傳》記載“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孫堅之死

這是孫堅在歷史上的最後絕響,也給袁術的事業發展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創傷,併成為其事業迅速崛起而又急轉直下的開始。

也應該是在這之後不久,董卓被殺,呂布攜著董卓的頭顱來到南陽投靠袁術。

袁術要如何對待呂布,是將其看成是像孫堅一樣的臂膀,為自己馳騁疆場,還是另做打算呢?請看下一篇。

小A斯蒂芬寫於2019年2月15日。

再議陽城爭奪戰——袁紹袁術的門戶之戰以及袁氏家族發展簡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