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銀行會沒落嗎?

在小編的童年記憶裡,如果父母要去銀行辦業務,一定會天一亮就出發,因為銀行還沒開門營業,外面就已經排好了長長的隊伍。而且,辦業務的等待時間也十分漫長。而銀行,這一專門為解決資金問題的機構,彷彿一出現就帶著高大上的氣場。

其實,自古以來,銀行的主要職能就是把大部分人的有限的閒散資金收集儲存起來,給予一部分利息,再供另一部分的資金短缺者借貸,收取較高的利息,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在老一輩的觀念裡,把現金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即使現在銀行的存款利率甚至不足以抵抗通貨膨脹的剝削。通貨膨脹舉個例子簡單來說,就是十年前的一百塊錢可以五十斤大米,而現在的一百塊錢只可以買二十斤的大米,這就是通貨膨脹導致的錢不值錢。

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銀行會沒落嗎?

看似暫時安全的理財渠道,現在卻被許多年輕人嗤之以鼻。銀行存款逐漸縮水的購買力讓我們重新反思,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手機銀行手續逐漸便捷化,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的橫空出世,銀行還會像以往一樣立於不敗之地嗎?

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投資者也分為風險偏好型與風險規避型一樣。行業競爭是必然存在的,也正是競爭機制的存在,行業才會有所革新,才能有所進步。

互聯網金融具備靈活性強、操作便捷,透明度高,中間成本低等先天優勢,這些優勢完全符合客戶所需,又是傳統銀行業目前的痛點。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會越來越有保障,各種金融產品以及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會被很詳細地分級,便於客戶的選擇。

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銀行會沒落嗎?

在廣大群眾受教育程度越來越普及的環境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逐漸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一直朝著新時代所需發展,滿足廣大人群的實際所需及時做出調整,新方案也像雨後春筍般萌發。真正做到了以客戶為核心,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性金融。

但互聯網金融的新與興都伴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在法律法規方面還未健全的情況下,保守主義者還是會更加青睞於傳統銀行業,像家裡的長輩一樣,他們還是會選擇傳統銀行,不放心選擇互聯網金融產品。即使明確表明該產品為保本型,不會有任何風險,他們也不願意承擔。小編覺得這些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銀行有國家背書,容易獲得大眾的信任。而互聯網金融公司只能靠其他優勢來吸引客戶。老一輩的人信奉一輩子的價值觀念並不是能夠輕易改變的,即使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刷新著他們的三觀,他們還是願意保有原始的一套觀念。

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銀行會沒落嗎?

但作為中國最大的金融媒介,商業銀行擁有國家法律保護與支持,無論互聯網金融怎麼侵蝕,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替換掉銀行。現在銀行最賺錢的模式是公司的貸款業務,這種不只是機器之間就可以完成的業務,還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難被替代的。畢竟,公司需要銀行的陪伴,才能越走越遠。就像即使大部分人不看好銀行的未來發展狀況,也還是有很多人拼了命想擠入銀行工作。這並不是巧合。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傳統銀行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例如,建設銀行的"無人銀行"掀起了關於銀行網點是否能夠取消的言論,銀行發展前景一直飽受爭議,目前大多數人所持觀點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入,至少商業銀行的網點形態將會發生改變,但從短期來看,實現完全自助的可能性並不大,還是需要有工作人員的現場指導與服務來幫助人們適應這一變化。

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銀行會沒落嗎?

其次,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環境下,許多業務都可由機器取代,可以減少操作風險與道德風險。在這一方面,是大勢所趨所帶來的福利與進步。

古往今來,所有的行業轉型成功都離不開與時俱進的精髓。例如前幾年的傳統紙媒,在互聯網時代與科技產品的衝擊下幾乎處於被迅速淘汰的岌岌可危狀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後,成功轉型升級為新媒體。所以,借鑑其他成功轉型經驗後,銀行必須實現正視這個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實現轉型升級。

至於在互聯網時代的衝擊下,銀行業是否會走向沒落,除了要看銀行自身的努力升級轉型外,還要看國家政策走向與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的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