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多年快馬揚鞭式的發展,互聯網理財指數在2018年出首現下滑拐點。

六年來首次下降

根據《2018年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互聯網理財指數下降到了563點,相比2017年的695點,降幅高達23.45%。

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從互聯網理財市場整體規模來看,2018年財富管理市場總規模由2017年的130萬億上升到132萬億,增幅也遠低於往年。這是互聯網理財指數自2013年來首次下滑。

根據2017年的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由2013年的100點增長到2017年的695點,四年時間內增長了近6倍。互聯網理財規模由2013年的2152.9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5萬億,增長近15倍。

具體來看,2018年財富管理市場總規模132萬億,其中信託、券商資管、基金專戶分別下降了2萬億、1.2萬億和2.7萬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險分別上升了1.5萬億、0.7萬億和2.4萬億;銀行理財持平。

掙“傻錢”時代終結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殷劍峰認為,隨著全球利率持續下行趨勢的結束,大類資產將會發生劇烈波動,掙“傻錢”的時代已經成為往事,各類財富管理子行業的核心任務將是如何配置資產。

殷劍峰指出,未來包括壽險、基金、養老金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將會取代以往的銀行理財,成為發展的主流。同時,中國家庭部門一定將更多地配置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產品,資本市場投資必將取代存款和房地產的地位,這種配置也將更多地是通過機構投資者進行的“間接融資”。

在本輪強監管下,互聯網理財市場發展受到一定衝擊,監管成本提升,經營較差的平臺被迫退出市場,平臺數量和互聯網理財規模增速下降,互聯網理財指數下滑。

另一個角度來看,伴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財富的積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正發生重大轉變,進入2.0時代。《2018年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顯示,當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供需雙方,需求方財富升級,居民儲蓄率大幅提升,居民可投資資產規模飆升、品種日益多樣化,家業傳承成為始於改革開放的創業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而在以銀行為絕對主導的中國金融體系中,機構投資者的發展相對落後。財富管理市場的主體也是“資金池+資產池”、以短搏長的銀行理財,其他子行業實際上都是“銀行的影子”。不過,面對財富管理市場需求的增長、財富的升級,作為財富管理的供給方——傳統金融機構和非傳統金融機構也相繼優化自己的組織架構和產品體系,以迎接市場與行業新形勢。

機構升級方面,財富管理參與機構由單一向融合發展轉變,財富管理市場機構規模迅速擴大,家族辦公室、律所等機構相繼加入。從市場格局看,傳統金融機構依然處於主導地位,非金融機構可能會短期在某些領域做得比較突出,但長遠上,傳統金融機構的信用優勢尚是制勝法寶。

產品升級方面,自2003年“一行三會”的框架搭建完成到2005年商業銀行理財辦法的頒佈實施,銀行理財、證券資管、保險產品、證券基金和信託計劃等國內以產品為導向的財富管理市場框架也基本搭建完畢,行業進入產品升級改造階段,產品投資門檻的不斷提高。

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六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指數首度下滑 同比降幅23% 互聯網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