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1933年6月,正在英國遊歷考察的張發奎胃病復發,住進了倫敦郊外的一所醫院。某日,中國駐英公使郭泰祺引著一位青年步入病房,未等郭開口,張發奎首先發話:“你不用介紹了。”“噯,你們倆怎麼認識?”郭泰祺有些疑惑。“我們倆最認識了,他認識我,我認識他。就數我們倆打得最兇。我們倆河南碰上了。我自從北伐,沒碰上過這樣的軍隊。”青年就是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他笑呵呵說道:“真是不打不相識,我打仗也沒碰見這樣厲害的軍隊。”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張發奎北伐河南,或者說張學良“南征”中原那些事。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奉軍“少帥”張學良

武漢政府北伐,豫南戰場旗開得勝

1927年4月19日,武昌南湖人山人海,武漢國民政府召開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黨、政、軍、民數十萬人與會。在這之前,武漢主要軍事將領唐生智、張發奎主張“討伐”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徐謙等人不同意,如果武漢大軍東下,張作霖的奉軍可能乘虛而入,倒不如出師河南,北伐奉軍,先把馮玉祥的國民軍從陝西接應出來再說。

張發奎時任第四軍軍長,從珠江流域到長江流域,這支廣東軍隊打了不少硬仗,尤其汀泗橋、賀勝橋之戰,大敗吳佩孚軍閥部隊,贏得了北伐“鐵軍”稱號。雖然唐生智在武漢國民政府的地位略高,但張發奎的軍事力量同樣雄厚,“我的兵力不比他弱,唐生智服從大多數人的意見”。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張發奎

最終影響武漢領導人作出第二次北伐決定的兩項重要因素:河南軍閥靳雲鶚歸順武漢一方,這意味著北伐軍能夠在無阻擋的情形下進入豫南,向駐馬店集中;馮玉祥同意與武漢北伐軍配合,派遣他的部隊東出陝西潼關。

各方達成共識,武漢北伐軍開始沿京漢鐵路向河南進軍,唐生智擔任第一集團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統率三個縱隊。第一縱隊司令官張發奎,下轄第四、第十一軍及第十五師;第二縱隊司令官劉興,下轄第三十五、第三十六軍及第八軍一部;第三縱隊所轄為新編的河南倒戈部隊。大軍北上,孫夫人宋慶齡送給張發奎一籃鮮花,祝願北伐軍早日旗開得勝。

河南境內的奉軍第三、第四方面軍團,分別由張學良、韓麟春統率。5月14日,北伐軍第三十六軍在焦莊車站附近與奉軍接觸,奉軍退守西平縣城,憑藉黑泥河北岸險要地帶,再加上炮兵優勢,頑強抵抗。經過二晝夜圍攻,第三十六軍迫使奉軍敗退郾城,但自身死傷頗為慘重。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奉軍重迫擊炮部隊

防守上蔡的奉軍富雙英部號稱精銳,張發奎指定兩個團包圍縣城,其餘部隊挺近東洪橋和西洪橋。僅15日一天,北伐軍第十、第二十五師即傷亡營長以下600餘人。第十師師長蔡廷鍇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敵騎兵旅由東洪橋向我右後方襲擊,我即令第二十八團趕上,始將敵騎兵驅逐。我即以第二十九團攻擊由西洪橋來援之敵,第二十八團則向東洪橋方面警戒,師部直屬隊及第三十團則為本師預備隊,位置於城南門外。是日敵大部增援,戰況異常激烈。”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蔡廷鍇將軍後來成為淞滬抗日名將

東洪橋與西洪橋相距約兩里路,張發奎忙得焦頭爛額,“我根據戰場情況把後備隊在兩座橋之間調來調去,結果後備隊沒有打成一仗,因為每當他們趕到一地時,戰事就平靜下去了,他們就要返回另一座橋增援。在來回奔跑行軍中,累死了兩個士兵”。

激戰至17日,奉軍富雙英被迫放下武器投誠。北伐軍奮起直追,獨立第十五師官兵置一切於不顧,撲向沙河北岸逍遙鎮。奉軍走得匆忙,丟下大批武器裝備,倉皇逃往臨潁。蘇聯顧問加侖將軍高興極了,取下自己的望遠鏡掛到一位團長的脖子上,並用生硬的中國話高呼:“革命萬歲!”

奉軍固守臨潁,法國坦克曇花驚現

逍遙鎮的硝煙尚未散盡,河南上空伴隨著馬達轟鳴聲出現了飛機的身影。原來,張學良、韓麟春揮師中原,專門從京津一帶調用空軍“飛鷹隊”南飛,為了對抗北伐軍,飛鷹隊部分留駐鄭州、漯河、上蔡等機場。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奉軍將領韓麟春

在臨潁附近,我軍擊中兩架敵機,但那只是偵察機”。然而情況變得糟糕起來,機關槍連、炮兵連跟著一些步兵單位潰退,“這是從北伐出發以來我軍首次退卻,我趕到前線,士兵們一見到我就回到自己的崗位”。

張發奎連夜調兵遣將,親率總預備隊第二十六師正面跟進,另以第四軍副軍長黃琪翔指揮第十二師,攻擊臨潁城東北兩端之敵,賀龍獨立第十五師向小商橋攻擊臨潁南端之敵,蔡廷鍇第十師暫時警戒鄢陵方向。

張作霖深知臨潁一戰關乎全局成敗,奉軍王樹常第十軍、榮臻第十七軍,外加兩個炮兵團,接到命令迅即集結臨潁。張學良親赴前線痛哭誓師,槍斃失守東洪橋的旅長陳琛等數名團以上軍官,試圖振作士氣,煞住逃風。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奉軍飛機

據北伐軍作戰報告,臨潁奉軍的工事築於麥田內,射界廣闊,機關槍、迫擊炮環列壕邊,後面又有山炮、野炮,一層一層形成彈網,傷兵成批抬下戰場,告急電如雪片一般送達各級指揮官手中。

鮮為人知的是,堅守臨潁的奉軍還有當時及其罕見的坦克協助戰鬥。說來話長,1918年協約國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法軍34輛“雷諾”坦克參加作戰,其中12輛配屬捷克軍團使用,結果潰退到中國東北境內,作為交換條件移交給了奉軍。張作霖整軍經武,又從法國陸續購買三十多輛“雷諾”,編成一支坦克大隊,劃歸張學良指揮。

嶽超時任衛隊旅作戰參謀,他說:“奉軍的坦克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廢品,行駛時發動機的聲音特別大,動作卻很緩慢,而且不是全金屬製品,無限軌道里的大小輪子,都是木製的,外面包上一層鋼皮,正面裝甲相當厚,可以抵禦機槍及手榴彈。車上配有平射炮一門,機關槍一挺。”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奉軍裝備的雷諾坦克

“雷諾”坦克五六輛突然出現在臨潁城東,北伐軍攻城部隊招架不住,張發奎嚴令總預備隊第二十六師第七十七團馳援。蔣先雲團長建議捨棄正面,大膽迂迴擊破奉軍的炮兵陣地,而後插入城北,截斷敵人退路。5月28日上午,各師於指定位置分別發起攻擊,蔣先雲不幸中彈負傷,躺在擔架上經過張發奎的指揮部,“睜著眼,說不出話,但還揮動手臂表示要回到前線去”。

奉軍拼死頑抗,北伐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提出“不能同優勢的敵軍硬拼”,應該立即下令退卻。張發奎堅決反對,“白天撤退是危險的,我們沒有足夠的火車車廂把部隊轉移到後方,我計劃把第十師投入戰場繼續戰鬥以穩定我們的戰線,堅持到黃昏才可以開始撤退”。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鄧演達

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戲劇性的一幕發生,蔡廷鍇氣喘吁吁趕來報告,張學良撤了,甚至坦克都沒來得及調頭。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團長李漢魂事後想想實在好笑:“我團繳獲坦克一輛,我只漫然囑咐暫置城門外,及俄國顧問發覺,才請我派人看守,並納入他部所獲得三輛行列中,頗覺自己真似鄉巴佬進城,但見新奇,不知重視。”

往後每次憶及北伐戰爭河南戰場,張發奎總是自詡“我在最後五分鐘的堅定不移,扭轉了戰局。勝利是屬於能堅持到最後五分鐘的人的。如果張學良堅持到黃昏,我們就不得不撤退了”。

1960年代中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連蔭女士負責張發奎口述歷史項目,說起第二次北伐,古稀之年的張發奎坦言:“在我參與的所有戰鬥中,臨潁戰鬥——並非許多人想像的汀泗橋戰鬥——給了我最大的滿足感。如果說汀泗橋之役是消滅吳佩孚部的關鍵,那麼臨潁之役乃是消滅張學良部的關鍵。此役也是我在內戰中參與的最殘忍戰役,自北伐以來,此役傷亡最大

。”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晚年張發奎

張學良北撤,“護橋”之舉彰顯國家情懷

倫敦的夏季並不炎熱,窗外涼風徐徐吹過,張學良問張發奎:“你當時為何不撤出臨潁?我是必須撤退,因為馮玉祥正向鄭州挺近,在那兒我們兵力不足,以至國民軍威脅到補給線。”張發奎解釋道:“這很簡單,我想等到日落再撤。”“如果我不決定撤退,你的部隊將遭到致命打擊”,不過張學良並不感到後悔,他厭倦了國內戰爭:“這要真是有意義的戰爭還可以,這個戰爭幹什麼呢?今天打了,明天又好了,這打什麼意思呢?”

臨潁戰役,奉軍傷亡慘重,其在河南的主力基本喪失,殘餘部隊士氣低落,一路向北收縮。北伐軍組織挺進隊,利用鐵甲列車掩護,沿京漢鐵路追擊前進。鐵甲列車作為一種武器如今早已消失,當年卻是鐵路上的“超級巨龍”,它通常由裝甲機車、裝甲炮車和檢修車組成,一般裝備兩門可以旋轉活動的75毫米野炮,以及多挺輕重機槍,堪稱一個移動的戰鬥堡壘。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北伐戰爭時期的鐵甲列車

5月底,武漢北伐軍連克許昌、新鄭。與此同時,沿隴海路東進的國民軍攻佔洛陽,馮玉祥派出騎兵集團繼續東進,漸漸形成合圍鄭州之勢。張學良四面受敵,為避免全軍覆沒,放棄鄭州、開封,退守山東、河北。

戢冀翹時任奉軍第二十九軍軍長,總撤退的慘痛情形歷歷在目:“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撤到黃河岸過黃河大鐵橋,只好把不能搬走的車輛重炮輜重加以破壞,馬匹丟棄河中,而所有官兵要在兩天兩夜間全部步行過橋,我拿一根大棍子做手杖,在強烈的風沙中走過去。經過數日戰爭的勞累,又經過撤退時的急行軍,不眠不休,官兵均疲憊不堪,在橋上有的失足墮下去,有的被風颳下去,慘不忍睹,此時後面炮聲隆隆,幸而追兵沒有上來。”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鄭州黃河鐵橋遺址

6月1日,武漢北伐軍第三十六軍、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會師鄭州。翌日,賀龍率部進抵開封,武漢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第一期作戰勝利完成。高奏凱歌之際,李漢魂高度評價既是上級又是好友的張發奎:“在前進的行列中他很少把自己的位置放在火力網的後面,命令就是命令,硬得像鐵!連他自己接受指揮者的命令時也是一樣。”

短暫駐留開封之後,張發奎率部進入鄭州,奉軍張貼的張學良致國民革命軍信函迎面撲入眼簾,“他留下大量麥子,希望我們能夠分給貧民;他希望我們不要毀壞鄭州附近跨越黃河的鐵路大橋”。鄭州黃河鐵橋興建於1903年,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橋,中國那時候缺乏技術力量,故由比利時一家工程公司承建。從軍事的觀點,張學良應該炸鐵阻止北伐軍追擊,但他顧及整個國家利益,沒有下令這樣做。

服不服?張發奎叫板張學良,坦克飛機首次亮相北伐生死之戰

北伐軍

另據負責斷後的奉軍第十軍第四旅旅長劉冀飛回憶,上級曾派工兵營長指示做好炸橋準備,最後只是輕度毀壞其中兩節橋樑。為此,張發奎覺得張學良並非僅是外界所說的紈絝子弟,“我感到此人頭腦清醒,置國家利益於個人利益之上,他還是能幹的將才”。

縱向來看,發生在河南境內的“二次北伐”戰爭,出現了飛機、鐵甲列車、坦克等那個年代的高科技武器,可謂中國現代化立體戰爭雛形之戰。

參考文獻:

1、《張發奎口述自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版。

2、《蔡廷鍇自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戢翼翹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