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昨晚睡觉之前,我和儿子聊天,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们前几天不是考试了嘛,我的好朋友彬彬没有考好,回家后被他妈妈臭骂了一顿,你知道他妈妈怎么骂他的吗?”

我摇了摇头、

“他妈妈说他长的是猪脑袋,蠢得要死。彬彬告诉我他特别伤心,晚上睡觉的时候哭了好久。”

“妈妈,虽然这些话不是对我说的,但是我听了也感到很难过,很伤心。”儿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妈妈,谢谢你,你从没有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你长得是个猪脑子吗?”

“你怎么不去死!”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

这样的话,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现过,面对孩子的成绩、错误,很多家长都忍不住大发雷霆,对孩子恶语相向。

可是当你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是在对孩子实施这一种可怕的暴力——语言暴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些恶毒的语言就像是一把利剑,能瞬间刺穿对方的心,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孩子,他也能感受到寒寒的恶意。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01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孩子的双手,拿一张26分的考试卷。整个人微微后缩,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怯怯的样子。 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无意中,孩子弄碎了花瓶,低着头,用小眼睛偷偷瞥着你,等待暴风雨的降临。 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抱着足球回家的小孩,刚刚跟小伙伴一起,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嘴角的笑容还没消失。 谁料一到家,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嫌弃地说: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中,这些话被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显示生活中也是如此,你对孩子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刻在了他的心里,这种伤害永远也无法被抹去。

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中

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

22.1%表现出冷酷,

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在长期的语言暴力中,孩子会被父母的话语影响,开始将父母说的话贴在自己的身上,并按照这些标签发展。语言暴力就像一发发无形的子弹,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弹痕,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1、孩子会变得自卑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这些语言就像一把把重锤,锤得孩子抬不起头来,压弯他们小小的脊梁,于是他们变得敏感,自卑,懦弱,没有自信。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2、出现扭曲性人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电影《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扮演的角色阿祖,就是在父亲的语言暴力中长大的孩子。

“你这个废物”,“你为什么要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日复一日地羞辱和打骂中,阿祖终于变得心理扭曲,并产生强烈的报复心,最终变成恐怖分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2014年,谢勇导演的《语言暴力》影片中,曾采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小生活在充满语言暴力的家庭中。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的语言暴力会导致孩子产生情感上的错误认知,甚至认为只有暴力才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3、人际关系敏感

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语言暴力中,他对自己失去了自信,生怕自己说错话或者做错事导致父母的再次怒骂,于是孩子会变得小心谨慎,处处留心。长大后安全感不足,不会沟通,不敢与人交往,也不善于与人交往。

02

到底哪些话语属于语言暴力,是不是只有骂人才算呢?

百度百科上对“语言暴力”的解释是:“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和伤害。”

在家庭中,常见的父母使用的语言暴力的种类有:

1、将孩子比作动物

最常见的就是骂孩子是狗,是猪,甚至猪狗不如。

这样的话对孩子是极其严重的侮辱,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会真的幻想自己是被骂的动物。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2、不允许孩子有话语权

“闭嘴”,“这没你说话的份儿”

父母总是喜欢以父母的身份来挟制孩子,关闭他的话语权。最终将导致孩子再也不敢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3、当众侮辱取笑视孩子

有些父母很喜欢当着外人的面讨论孩子的糗事。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自己的缺点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笑话时,就等于是将孩子的尊严碾压在泥土里。

导致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4、恐吓孩子

最常见的就是拿警察叔叔来恐吓孩子。导致中国的孩子普遍都有一种害怕警察的情绪。

这样的恐吓,最终会导致孩子害怕真正能帮助他们的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很可能因为恐惧心理而放弃求助。造成可怕的后果。

5、打击教育

很多家长都非常崇尚“打击教育”,认为对孩子多进行语言打击,否则孩子就会飘。

所以

当你考试考得不错的时候,家长会说“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因为题简单。”

当你英语成绩不错的时候,父母会说“英语好有什么用,数学好才是真的学习好。”

当你各方面都不错的时候,家长又会说“你看看***,人家的分数怎么就比你好。”

总之,从他们的口中,孩子永远听不到表扬,永远都是贬低和蔑视。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成人如何长期遭受语言暴力,也会开始自我否定。更何况是孩子呢。这样的阴影会扎根在他们的心理,伴随他们成长。

03

那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把孩子当做炮灰,当做你发泄怒气的出气筒。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的心情很不好,是否可以让你独处一会儿。

如果没忍住对孩子发了火,事后请第一时间向孩子道歉,和孩子解释清楚,而不要让孩子蒙受不该有的压力和痛苦。让孩子知道并不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当面对孩子的错误忍不住想发火的时候,请转身离开,让自己冷静10分钟之后再和孩子沟通。

这些不仅会改善语言暴力的行为,也会让孩子学习到当人处于愤怒时应该如何处理。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2、允许孩子犯错。

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失败和错误,这很正常,更何况是没有经验的孩子们。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经历各种的磕绊。这样在今后的路上,他们才知道应该小心,如何避免掉进坑里。

要接纳孩子的错误,即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也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成长的才会更快。

3、多鼓励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即抽取几名学生名单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最有发展潜力”。

8个月后的回访中发现,这几个学生成绩取得了飞速进步,并且性格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而原因就是因为老师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和努力的动力。

就像你的责骂会变成孩子的标签一样,你的鼓励也一样会变成孩子前进的动力。

语言暴力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尖刀,家长应注意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将呈现出一张什么样的图画,完全取决于家长。

所以,请用你的爱来为孩子画上一副五颜六色的水彩画,而不要用语言暴力将孩子的白纸涂成一片黑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