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式战机在二战前期无敌,为何到了后期成立“菜鸡”?

有一点我们要明白,二战前后,日本的航空业并不发达,但是日本的野心很大,只不过那有限的发动机功率难以支撑一架防护力强,火力猛,还机动灵活的战机,加上日本相对匮乏的原材料,零式战斗机应运而生。

1940年,零式战斗机开始服役,主要被应用在亚洲主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研制,当时日本海军曾经就新战斗机的性能展开过讨论,一方认为,飞机的格斗性比灵活性重要,哪怕牺牲航程和速度,另一方则比较自信,认为日本的飞机格斗性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飞机更好,因此现在首要解决的就是飞机的速度和航程。

因此日本海军的要求是:新的舰载战斗机必须能在航空母舰上(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凤翔号)和陆地上起降,速度和爬升力必须要比敌军的高速飞机还要快,普通满载状态下,发动机最多可以续航一个小时,可以携带规定数量的武器装备,总的来说就是航程必须要远,火力必须要猛,速度必须得快。

在战争初期,零式战斗机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在战场上占了不少便宜,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轻盈灵活,转弯半径小,航程远,在太平洋战场上没什么可与他匹敌的敌人,但是到了二战中后期,美国被日本拖下水后,面对愈演愈烈的战争形势,美国也加快了对战机的研究速度,很快P- 51野马,地狱猫等火力强,防护好,航程远,且机动性也不差的战机,在美国强大的工业保障下被大批量生产,投入战场,让只有机动性好的零式战斗机吃尽了苦头。

当然这也和日本国情有关,一是日本国家小,资源有限,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才都不多,培养一个合格且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费时间,费精力,还费金钱,投入很大,而且飞行员还很稀缺,飞行员阵亡后,新的优秀的飞行员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只能用些三流技术能开就行的飞行员,战斗力大大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