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艺术不贫穷

贫穷艺术不贫穷

如果你认识以下这位长得有点像爱因斯坦的人,那么对接下来我要讲的应该不会太陌生。

贫穷艺术不贫穷

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

如果你不认识他那也没关系,你肯定听说过有一个人在画廊里放置了12匹马,没错是活马。

贫穷艺术不贫穷

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无题》

这个人就是雅尼斯·库奈里斯,最具代表性的“贫穷艺术家”

,他主张艺术应该是被生活本身取代,“生活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千千万围绕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雅尼斯以“贫穷艺术”为名,用“生活本身”来创作艺术,亲近大众,使曾经高高在上的艺术落于床流不息的人流之中。

今天,让我们追随贫穷艺术大师雅尼斯·库奈里斯的脚步,探寻贫穷艺术的始末。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贫穷艺术难道是没钱的艺术家做的艺术?其实不然。

“贫穷艺术”-- 观念艺术的一个流派

由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Germano Celant)于1967年提出这个概念。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介,用最廉价、最朴素的废弃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进行艺术创作。这类艺术家被称为“贫穷艺术家”。

“捡破烂”也能捡得如此优雅?怕是很有格调了

01 “贫穷艺术”哲学

贫穷艺术不贫穷

《破布的维纳斯》 1967 米奇兰格洛·皮斯托莱特

贫穷艺术,别看他有“贫穷”二字,其实并不像他的中文解释一样那么贫穷。Arte Povera,不是代表作品材料的匮乏和简陋,而只是又最简单、平凡的东西来创作。

上文所说贫穷艺术(Arte Povera)属于观念艺术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起源20世纪60年代于意大利的希尔施,第一次由热那亚青年艺评家杰儿马诺`切兰特在为展览“贫穷艺术-空间”所撰述时提出,

“所发生的,平凡已经进入艺术领域,微笑的东西开始存在……”

它诞生于意大利最昌盛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商业的发展,贫穷艺术的初衷便是为了反抗工业社会与消费主义,在这样的时代一批艺术家反而回避鲜明的创作风格,转而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文化的接触,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文化、艺术往往与政治、经济有关系,说起贫穷的哲学,不免联想到蒲鲁东的《哲学的贫困》,在不同的政治大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下,一批为了抵制消费主义而出现的艺术家,秉承着成为映射“人类活动”的团体而不单只是“创作者”的精神,让社会中的人们从大环境的梦中醒来,正视社会问题,用最朴质的作品在梦中唤醒人们的意识。

人们对贫穷艺术的第一关注点往往会聚焦在他们采用的材质,垃圾、金属、玻璃、头发、石头甚至是大便都有被认可的时候,运用这些材料创造的艺术形成了现当代艺术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装置艺术,那么装置究竟与传统艺术有什么区别,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材质,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装置艺术。

02 重新思考装置的要素

贫穷艺术不贫穷

米歇尔·布鲁德特,德国,《装有蛋壳的桌子和壁橱,描绘IVORY》,1965年

贫穷艺术不贫穷

克里斯·鲍斯,英国,《突岩的庆典》,1993年,板岩金属线

什么是装置艺术?贫穷艺术与装置艺术之联系?

打破传统古典的艺术,强调作品反映出社会人的心理意识、社会精神、环境、文化、历史等问题,对此进行批判,总结为是场地+材质+情感的表达。当然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的装置艺术,就是用一次性的创新和符合时代特色的材质,反映属于自己的小情感和属于社会的大共鸣。这些作品因为突破了原有的框架,所以并没有很严格意义上,和雕塑一样强调优秀的工匠技巧,和绘画一样注重色彩、线条的精确绘法。

但不可否认的是,装置艺术独创的本身就能成为议题,就像《玻璃容器中的死动物》系列作品,其吸引力不言而喻,而贫穷艺术往往尖锐地反映当代世界和社会问题,这种尖锐的表达方式与装置艺术是不谋而合的。贫穷艺术所要制造的话题性,引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的方式可以说属于装置艺术。

贫穷艺术不贫穷

贫穷艺术不贫穷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玻璃容器中的死动物》系列

03 贫穷艺术使用的材料

什么材料才能成为贫穷艺术的创作材质?无疑是最接近生活的那一种,哪一种?完全取决于你个人。这可以说是开启艺术创作材料的“观念性”。贫穷艺术有三个特点,他是反商业的,所以大多使用一次性;他是独断的,所以其作品有时候会对社会伦理道德,环境、历史、文化提出挑战;他是平凡的,所采用的材料就是生活中信手拈来的物件组合而成。

材料的解放,给予了艺术家创作的精神自由,另一方面又给贫穷艺术带来的更广阔的“观念创作”。

垃圾=艺术品?

贫穷艺术不贫穷

苏拉西·库索旺(Surasi Kusolwong)-- 《金色幽灵》2010

废弃的棉线堆里藏着12条金链子,如果你找到链子你就可以带回家。这是西班牙艺术家苏拉西·库索旺(Surasi Kusolwong)2010年在北京展出的作品《金色幽灵》。棉线堆什么时候也成为了艺术创作的要素,或许你也觉得匪夷所思。但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才是主流,已经不是我们能不能理解而决定的了。

“垃圾”是不易明白的,却是最敏锐、最激烈、最个人的东西,如果一件贫穷艺术的作品浅显易懂,那他就真的只能被名为垃圾,因为只有当“垃圾”解释的是非物理性的,它才有价值。就像贫穷艺术大师库勒利斯,在K形桌上摆满了二锅头小玻璃酒杯,在北京的展厅里散发着浓浓的白酒味,体现着北京胡同里的人文特色。

简单实物中能提取的精神,才能不愧对“贫穷”二字,否则也只是“垃圾”。

当然贫穷艺术不等于装置艺术,还有摄影、雕塑以及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逐渐成为装置艺术中主流的贫穷艺术,在艺术这个大市场中,究竟有没有发展空间和未来呢?

04 贫穷艺术在艺术市场有没有发展空间

“我想以所有地手段,以实践、观察、孤独、词语、图像、令人讨厌之物回归诗歌。”库奈里斯说到。贫穷艺术的诗意和诙谐,不易于被常人理解,如果能轻而易举地理解,那这件作品就没有意义。贫穷艺术是需要观众自己去打开平凡中的不平凡,找寻其意义所在,其创作的自由度高、灵活性强,但却不易收藏,这与贫穷艺术的特性有关,因为他是反商业形式的,有力地采用一次性来抵制市场上商业的连锁复制销售。

正因为他的不易收藏,在艺术这个市场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的销售,不与画作、雕塑一般,贫穷艺术的不确定性就像快闪,来一次就走了,难以复制,因此贫穷艺术更适合固定的展厅或是博物馆。近年来很多艺术家都冠以“装置艺术家”的头衔,艺术家的主动,藏家的兴趣以及市场的关注定都在努力促成装置艺术的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贫穷艺术中的装置就更能显示出其价值,反映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超越日常经验来思考艺术与生活。

从头至尾,贫穷艺术都不贫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