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但是,也会铭记每一个闪光点。

——馒头大师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最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究竟是谁?

这些历史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吗?如果你看过《历史的温度1》和《历史的温度2》,你不仅会找到这些历史背后的真相,还能感受到历史直抵内心的温度。因为作者馒头大师就是一个能够把历史写得既易读又有温度的人。

馒头大师(本名张玮)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曾做过11年的体育记者,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他最为读者所知的一个身份是微信公众号“馒头说”的主理人,“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为什么馒头大师写的历史那么有趣、生动呢?

在馒头大师的笔下,历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年份、事件,而是一个个真实,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是人就有是非对错,他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原本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也正是这独特的讲述历史的方式,《历史的温度1》和《历史的温度2》获得了读者的高分好评。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时隔一年,《历史的温度3》应势而来,如馒头大师自己所说:其实按照“馒头说”的存稿量。一口气再出个5本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但总是觉得细水长流比较好。就像现在这样,每年有一到两本书和大家见面,写序的时候,就像给大家写信一样,聊聊家常,唠唠嗑。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这本《历史的温度3》保持了《历史的温度》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温度”,同时,在文章的选择上,也更为用心。全书分成了三个篇章:

大变局时代、以国家之名和人性的抉择,记录了许多的你熟悉的或者根本没有听过的人物和事件,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比如馒头大师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殉职的记者”沈荩,他为什么会被慈禧太后处死呢?杀死一个记者又为何会引来“友邦惊诧”,又为何使慈禧后悔不已?

沈荩以一己之力,通过天津英文版的《新闻西报》揭露了《中俄密约》的草稿原文,这个条约,其实就是俄国趁火打劫,谋取中国的东北。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清政府最终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中俄密约》部分内容

日光之下,历史是我们看世界的一面镜子。馒头大师不仅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每篇文章后面的“馒头说”把过去和现在串连起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力量。

这一章后面,馒头大师写道:新闻是一条注定长跑的路,记者是跑在这条路上的前锋,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记者。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有温度”不仅体现在写的实践和人物,还体现在馒头大师的文字上,比如他写“泰坦尼克”号沉没:

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发生的那些感人故事,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毫无疑问,那一个个折射人性关辉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但当初读到的时候我也不免疑惑:那一夜,难道真的就没有发生一些反映人性阴暗面的故事吗?事实上,不可能没有,是啊,这是一艘载有2200多人的巨大邮轮——在悲剧发生的那一刻,人类的天性是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闪耀出圣洁的光芒的。有卑微,也有高尚;有自私,也有伟大。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讲述课本之外的过去时光,读完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亦庄亦谐的文字,丰富的历史知识,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的温度3》

张玮

中信出版社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历史的细节,在他的笔下重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