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但是,也會銘記每一個閃光點。

——饅頭大師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最後一課》到底有沒有騙人?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是否存在?45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沒有再回月球?讓“二戰”美軍痴迷的“東京玫瑰”究竟是誰?

這些歷史背後的故事你都知道嗎?如果你看過《歷史的溫度1》和《歷史的溫度2》,你不僅會找到這些歷史背後的真相,還能感受到歷史直抵內心的溫度。因為作者饅頭大師就是一個能夠把歷史寫得既易讀又有溫度的人。

饅頭大師(本名張瑋)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曾做過11年的體育記者,後擔任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數字傳播中心主任,解放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總經理、主任,解放日報社運營、技術中心總監。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他最為讀者所知的一個身份是微信公眾號“饅頭說”的主理人,“饅頭說”以“歷史上的今天”為特色,每天推送一個歷史小故事,獲鳳凰網和“一點資訊”頒發的2017年自媒體“年度內容突破獎”。

為什麼饅頭大師寫的歷史那麼有趣、生動呢?

在饅頭大師的筆下,歷史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年份、事件,而是一個個真實,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是人就有是非對錯,他用辯證的眼光去還原那些歷史事件和人物,讓原本看起來枯燥的歷史,帶著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閃光、它的信念,展現真實的溫度。

也正是這獨特的講述歷史的方式,《歷史的溫度1》和《歷史的溫度2》獲得了讀者的高分好評。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時隔一年,《歷史的溫度3》應勢而來,如饅頭大師自己所說:其實按照“饅頭說”的存稿量。一口氣再出個5本大概沒有什麼問題,但總是覺得細水長流比較好。就像現在這樣,每年有一到兩本書和大家見面,寫序的時候,就像給大家寫信一樣,聊聊家常,嘮嘮嗑。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這本《歷史的溫度3》保持了《歷史的溫度》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溫度”,同時,在文章的選擇上,也更為用心。全書分成了三個篇章:

大變局時代、以國家之名和人性的抉擇,記錄了許多的你熟悉的或者根本沒有聽過的人物和事件,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比如饅頭大師寫“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沈藎,他為什麼會被慈禧太后處死呢?殺死一個記者又為何會引來“友邦驚詫”,又為何使慈禧後悔不已?

沈藎以一己之力,通過天津英文版的《新聞西報》揭露了《中俄密約》的草稿原文,這個條約,其實就是俄國趁火打劫,謀取中國的東北。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清政府最終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中俄密約》部分內容

日光之下,歷史是我們看世界的一面鏡子。饅頭大師不僅將歷史故事娓娓道來,每篇文章後面的“饅頭說”把過去和現在串連起來,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力量。

這一章後面,饅頭大師寫道:新聞是一條註定長跑的路,記者是跑在這條路上的前鋒,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記者。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有溫度”不僅體現在寫的實踐和人物,還體現在饅頭大師的文字上,比如他寫“泰坦尼克”號沉沒: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發生的那些感人故事,其實我很早就知道。毫無疑問,那一個個折射人性關輝的故事確實令人感動,但當初讀到的時候我也不免疑惑:那一夜,難道真的就沒有發生一些反映人性陰暗面的故事嗎?事實上,不可能沒有,是啊,這是一艘載有2200多人的巨大郵輪——在悲劇發生的那一刻,人類的天性是不可能整齊劃一地閃耀出聖潔的光芒的。有卑微,也有高尚;有自私,也有偉大。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一個個歷史小故事,講述課本之外的過去時光,讀完多一些典故,漲一些知識,變成有趣、有見識的人。

亦莊亦諧的文字,豐富的歷史知識,活色生香的歷史故事,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還原歷史應有的溫度。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的溫度3》

張瑋

中信出版社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歷史的細節,在他的筆下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