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法治國家給予人民這最好的禮物!

看吧,法治国家给予人民这最好的礼物!

“中國有多安全?”

“非常非常安全。”不久前,在全球某知名網絡問答社區,中國安全感成為焦點話題。刷屏的網友留言中,這是點贊最多的一條。

“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在國際刑警組織第86屆全體大會上,面對來自158個國家和地區的與會代表,習近平主席充滿自信的宣示,引發了廣泛共鳴。

國泰民安,這是無數中華兒女最基本、最樸素的願望。

黨的十九大以來,人民法院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忠實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任務,人民群眾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讓億萬人民共享長治久安,這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法院的歷史使命,是法治國家給予人民最好的禮物。

利劍掃黑、鐵拳除惡,

築牢人民長遠安全感

2018年6月15日,當泰安中院對周尚全等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作出終審判決的消息傳出時,房村鎮鞭炮齊鳴,群眾拍手稱快,結束了談“周”色變,敢怒不敢言的日子。

“現在好了,我們老百姓終於能過上安心的日子了。”54歲的房村鎮菜農程某重新擺起了地攤。

橫行鄉里、壟斷經營、敲詐勒索……百姓深惡痛絕的黑惡勢力,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現實威脅。

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神州大地吹響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集結號。

山東吳學佔案、山西“小四毛”案、廣東劉永添案、河南李耀勇案…… 一年來,一起起黑惡案件被依法處理,一個個黑惡分子被繩之以法,社會治安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提高,掃黑除惡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這是一場與黑惡勢力短兵相接的攻堅戰,更是一場檢驗司法水平的法律戰。

2018年4月8日,全國四級法院800餘名刑事法官走進國家法官學院,參加全國法院掃黑除惡業務培訓班。全方位提升法律政策水平,為深入開展好專項鬥爭奠定堅實基礎。

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臺《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將11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作為打擊重點,堅持在法治軌道上對黑惡勢力依法嚴懲。

“要把專業化建設擺到突出位置來抓,推動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去年10月召開的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進會再一次發出動員令——

福建、江西、湖北等法院,圍繞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證據標準、性質認定等問題制定地方性規範文件;

山東、廣東等法院,組織編寫掃黑除惡犯罪制度手冊,指導基層辦案人員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法律適用關,確保案件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吉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法院,編印法律政策問答,制定“套路貸”“軟暴力”等行為法律適用文件,為依法精準打擊提供有力保障。

從根本上剷除黑惡勢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綜合治理。

“一案三查”制度、重大疑難案件會商督辦機制、聯席會議機制、司法建議反饋機制……“掃黑”與“打傘”同頻共振,與“反腐”“拍蠅”統籌推進。

法槌聲聲,正義昭彰。

截至2018年11月15日,全國法院一審受理涉黑犯罪案件657件,審結262件,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1044人,重刑率達53.98%;全國法院一審受理涉惡犯罪案件5403件,審結2677件,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有1887人,重刑率達23.37%。

“當前,社會治安環境明顯改善,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增強,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夯實,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明顯好轉。”12月29日召開的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視頻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擲地有聲的話語讓每一個參會者倍感振奮。

這是社會公平正義之所需,也是人民安居樂業之所盼。

糾正冤錯、保護產權,

築牢人民財產財富安全感

“5月31日聽到最高人民法院說張文中無罪、物美集團無罪,心中無限的感謝感恩。”12月28日,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出現在中國長安網2018年度照片發佈活動現場。坐在聚光下,回憶起半年前的再審改判,張文中仍難掩激動。

“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正是因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全面依法治國,依法保護企業產權的重大部署,我的冤案申訴再審才能進入快車道。”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這一被稱為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標杆”案件,彰顯了人民法院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有錯必糾,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公平正義法治環境和良好營商環境的責任擔當。

過去的一年,“產權”二字在無數人心中激起層層波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 “要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增強企業家信心。”

——“要更加註重完善產權保護機制,促進市場主體立恆心、增信心。”

黨的十九大後首次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擂響了產權保護的隆隆鼓聲。

產權司法保護,彰顯歷史擔當,也蘊含司法智慧。

——2017年歲末,最高人民法院公佈人民法院將依法再審張文中案,顧雛軍案,李美蘭與陳家榮、許榮華案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釋放了黨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堅定決心。

——2018年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兩次發佈人民法院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為全國法院樹立了標杆,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

2019年元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趙明利詐騙案進行再審,撤銷了20年前作出的一審判決,改判被告人無罪。

遺憾的是,原審被告人已故三年。對於這遲來的正義,參與旁聽的遼寧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宗勝仍覺得難能可貴,“司法機關通過糾錯涉民企冤假錯案,充分貫徹了‘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的司法理念,釋放了護航民企的信號。”

有恆產者有恆心。

司法的主動作為和擔當,愈發成為市場主體投資創業的“定心丸”。

傳承經典,創新治理,

築牢人民社會安全感

2018年11月6日,安徽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法院“多元調”先鋒志願團成立。7名律師作為特邀調解員,協助花山法院訴服中心開展訴訟諮詢、矛盾化解等工作。

這一“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社會治理模式,可以追溯到 55年前在浙江諸暨誕生的“楓橋經驗”。

“當今世界,中國創造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的兩個奇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充分反映了以‘楓橋經驗’為重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的獨特優勢。”回顧55年來發展歷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一語中的。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人民法院工作始終與人民群眾利益休慼相關。主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群眾最盼、最急、最怨的突出問題,這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杭州互聯網法院實現了“網上糾紛網上審理”,推動了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

寧波移動微法院讓“手機上打官司”成為現實,青田縣人民法院建立涉僑糾紛在線調解新模式,把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效能拓展到異國他鄉;

紹興市越城區法院探索運行“24小時自助法院”,為當事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訴訟服務。

源頭治理,防範在先是半個世紀以來“楓橋經驗”得以不斷傳承的精髓。而今天,這條最寶貴的經驗依舊在被實踐運用著。

群眾在社區就能通過平臺獲得法律諮詢、接受調解服務、申請司法確認,最大可能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全省法院今年以來民事案件新收數增幅同比下降11.3%。這是四川法院主導建立的“訴源治理”線上平臺的成果。

打通訴訟及非訴訟糾紛解決渠道,構築一張覆蓋全市的龐大解紛網,為當事人提供靈活多樣、便捷有效、富有人性關懷的糾紛解決途徑。這是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安徽馬鞍山模式。

推進“無訟無訪村”建設,參與當地“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為基層治理提供精準有力的法治保障,這是建立矛盾分層過濾解決機制的浙江實踐。

“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黨的十九大站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

讓安全成為億萬人民共享的禮物。在法治的軌道上,人類孜孜以求的平安夢想,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