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土门原名叫哨马营,曾天祝藏族自治县合并

士门镇位于县城东北三十四公里处,面积约120多平方公里。

土门原名叫哨马营,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巡检御史罗亨信奏设古浪守侮千户所,欧哨马营为士门。《古浪县志》载:“土门堡土沃民庶,商务胜于县城”。土门旧城分里外两重,初筑于明万里二十七年,清同治年间曾修葺。里城高三丈六尺,厚二丈,周围二百二十丈,开东南门各一,上建钟楼一座,角楼四座,解放前为振育镇。1949年9月13日解放,同月建政,为古浪县三区,1952年设土门乡,1958年成立卫星人民公社,同车12月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合并,1969年改为土门人民公社,1982年设王门区,下属五个乡;1984年又改为土门乡,1985年设土门镇至今。

「古浪」土门原名叫哨马营,曾天祝藏族自治县合并

土门镇,地势平坦,大部分为平川河水灌区,旱麻岗边缘一带有少数机井灌地,气侯昼夜温差大春夏风沙多,温带于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00多毫米,无霜期160天,古浪河流经镇境西部,旱石河纵穿东部,由于洪水冲积,淤积层厚,土质肥沃,自然条件较好,宜于发展农业生产,古景公路以北,早麻岗南缘已建成林业、畜牧业和经济林基地。解放前土地虽然肥沃,因干旱缺水,大部土地荒芜。解放后兴修水利,打井开荒,植树造林,扭转了过去风来沙到苗遭殃的被动局面。现在古浪河四条干渠由南向北纵横穿境,兴建斗支渠四十多条,五十多公里,农毛渠纵横交错,遍布田问。塘坝十三座,凡有地下水的地区,都打了机并,农电线路已成网络,除国营土门林场,马路滩林场外、镇、村办林场八处,营造防风固沙林带二千多亩,田间配套林带近百公里。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糜、谷、洋芋,经济作物发展很快,苹果、瓜类、胡麻、甜菜已成为拳头产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镇办企业20多家,总产值1991年底达700多万元。

「古浪」土门原名叫哨马营,曾天祝藏族自治县合并


王氏的“四锤”镰刀,享有盛名。文化教育事业明清就较发达,解放后发展更快,除县办二中外,现有中学一所,完小10所、幼儿园一所;在校学生5000多人。

干武铁路横跨境北,古景公路横穿腹地,交通非常便利。

土门人口众多,村落形成较早,南控“佥关银锁”,东“扼北海之喉”,是历代军事后塞,所存文物古迹较多。有明代玉祖台,清代罗汉楼、三义殿,建筑精巧。境内,西起台子、东至落落墩,南起大沟口,北至二墩子,方园十五平方公里,有西汉、东汉、魏晋等古墓群,曾出土彩陶、灰陶、五铢钱、布币、铁宝剑、铜弩机、陶壶、陶仓、陶灶、陶井、陶罐、绿釉陶、水钟等。

「古浪」土门原名叫哨马营,曾天祝藏族自治县合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