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載人飛船上天了,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3月2日,SpaceX的載人飛船——龍號,在獵鷹9Block5火箭的搭載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於3月3日,和國際空間站對接。

最近馬斯克搞事情不斷,繼去年把特斯拉電動跑車送去火星後,這次他又將一個假人用自家的航天飛船——龍飛船,送上了空間站。

馬斯克的載人飛船上天了,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龍飛船又名天龍號飛船,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的載人和貨運飛船。當然,這次的試飛成功,並非馬斯克一人的功勞,事實上,這是NASA和SpaceX共同合作的結果。NASA向SpaceX提供的相關技術和標準,更是傳授了過去以來在安全方面的經驗,這才促使了SpaceX的快速發展。相應的,私人企業的靈活性和優良的成本控制,為NASA提供了相對便宜的貨運、載人和科學服務。為此,NASA與SpaceX簽訂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未來龍飛船至少為NASA執行12次無人飛行任務,併為太空站運送補給物資。

龍飛船的試飛,可謂意義深遠。自美國航天飛機2011年退役後,美國就失去了自主的載人航天能力,龍飛船的試飛成功,標誌著美國在時隔8年後,再次擁有的天地運輸能力,重新回到第一梯隊。

馬斯克的載人飛船上天了,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多年以來,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貨物,均需要購買俄羅斯的載人航天服務。為此,美國需要為每個太空座位,花費8000多萬美元。據瞭解,龍飛船可搭載7人,而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和中國的神州飛船,座位數均為3個。龍飛船的座位數和當年的航天飛機旗鼓相當,又因為美國自我研製,可以想見,每個太空座位相較於俄羅斯的服務,便宜將不是一點兩點。

現如今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2009年,奧巴馬決定鼓勵美國民營企業進軍太空市場,推動太空活動商業化,進而有了NASA和SpaceX的合作。隨後,各私人航空航天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形成了國家力量和私人公司共同開發的新局面。

在未來,天地運輸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目前,另一家太空技術公司維珍航空已經開始預售太空旅行的船票,一張票25萬美元。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也開展了太空旅遊服務。而他們的飛船,均可以提供6個座位。據某投資人表示,近地軌道的太空旅行的成本,預計到2030年左右會降到3萬美元左右,這樣的價位,相信對很大一部分人來說,都具有吸引力了。

馬斯克的載人飛船上天了,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而這,僅僅是開始,今年1月,馬斯克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了SpaceX目前正在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發射基地組裝的星際飛船測試版的概念圖,該飛船被命名為starship——星際飛船,即可實現星球之間旅行的宇宙飛船。

馬斯克的載人飛船上天了,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在去年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就發佈過一款大推力火箭,名叫Big Falcon Rocket,簡稱BFR,意為“大獵鷹火箭”,命名真是簡單粗暴。本次推特上所說的starship其實是BFR的上面那一級,而下面的火箭助推器叫做Super Heavy——超級重型,BFR並不過去火箭和飛船系統的放大版,而是更像火箭和飛船的融合體,僅上面的starship那一級,就可以實現地月飛行,加上super Heavy,可以實現地球——火星的飛行,以及更遠的太空飛行。

BFR系統將取代SpaceX的支柱火箭——獵鷹9號(Falcon 9)。SpaceX公司每發射一枚獵鷹9號火箭收費約6200萬美元,這枚火箭可以將重達2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而馬斯克預測,同樣大小的有效載荷,starship的成本將“至少便宜90%”。同時,BFR一次可以搭載100名乘客,或者100噸貨物,折算下來,每名乘客去火星的費用,將降至50萬美元,甚至是10萬美元。

我們可以看到,航天航空產業的主導者將不再只有國家力量,未來,更多的民營航天技術公司也將參與其中,無數像馬斯克一樣有著遠大夢想的企業家,也將投身到無限前景的太空產業當中。在不久的未來,以BFR為代表的火箭發射成功,將成為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節點,屆時大航天的時代,將真正向我們全體人類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