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萬股定增限售股3個月後解禁 強力新材擬推高送轉遭監管問詢

■本報記者 曹衛新

繼2016年半年報期間公司推出10股轉21股高送轉方案後,時隔兩年半,強力新材再次宣佈擬高送轉。

日前,強力新材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錢曉春、管軍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2018年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提議,公司將以董事會審議本次利潤分配方案時的總股本為基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5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4067.79萬元,同時以資本公積每10股轉增9股。

記者注意到,分配方案公佈後次日,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即對公司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公司就此次利潤分配預案主要考慮、確定依據及其合理性等作出說明。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就關注函作出回覆。

巧避創業板高送轉紅線

2015年3月24日,強力新材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新型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相關貿易業務。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2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90%、17.62%。對於公司2018年的業績表現,公司方面表示“公司經營業務保持平穩,完成了預期的經營目標。”

源於對公司業績表現及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2019年3月4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錢曉春、管軍提議公司每10股轉增9股,並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

這並非公司上市以來首次推出高送轉分配方案。記者梳理歷年公告發現,早在2016年8月份,錢曉春、管軍也曾發出提議高送轉,理由與本次提議理由一字不差。“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結合公司的股本規模、經營情況和整體財務狀況,為合理回報廣大投資者,分享公司經營成果,在符合公司利潤分配政策、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提出該利潤分配預案。”

一直以來深交所都將高送轉作為重點監管事項之一,從健全規則、強化監管、加強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嚴防概念炒作,打擊違法行為,淨化市場環境。2018年4月份,深交所曾就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轉股份發出信息披露指引(徵求意見稿),2018年11月份,該指引正式對外公佈實施。深交所根據不同的板塊,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作出了差異化安排,每10股送轉分別達到5股、8股、10股適用《高送轉指引》。

儘管公司此次推出的送轉比例略低於《高送轉指引》規定的10股轉10股的高送轉定義,不過還是在送配方案公佈後的次日遭到了深交所的火速問詢。

記者就高送轉一事連續多次致電強力新材,證券部電話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定增股將解禁高送轉遭質疑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披露送轉預案的部分公司不同的是,強力新材在預披露201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時僅披露了提議人、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持股變動情況,並未披露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股份時引進的股東減持計劃,大股東也未做出未來3個月或6個月不減持的承諾。

談及高送轉一事,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高送轉的本質就是投機,當前監管層從嚴監管高送轉就是在抑制投機行為。高送轉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炒作熱點,相關概念股短期內漲幅較大,甚至有些個股泡沫已經很嚴重,作為投資者,需要高度警惕主力資金出現集中出逃所帶來的風險。再者,高送轉一般是公司為了表明盈利能力強或者成長空間可期。因而在佈局高送轉概念股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公司的業績表現。”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5月份,強力新材向藍劍、信達澳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四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1400萬股股份,發行價格為27.7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89億元。以3月7日收盤價34元/股估算,浮盈逾22%。該部分1400萬股定增限售股上市日為2018年6月5日,自上市起12個月後經公司申請可上市流通。

提及強力新材1400萬股定增限售股即將解禁前夕公司推出高送轉方案,宋清輝直言不諱地表示,公司此次推出的高送轉方案背後或有其他的目的,可能是為了重要股東減持鋪路。“高送轉具有‘高送轉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上市公司推出的高送轉越來越高,股價也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往上‘漲漲漲'。對投資者而言,要注意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轉人為製造利好,需小心一些高送轉背後的真實目的。”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來說,宋清輝建議上市公司應該多考慮選擇“分紅”而不是“送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