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祕當前中國虛擬貨幣市場的三大亂象

亂象1:暴富夢讓“幣市”依舊火爆

/<font>

2017年9月4日,央行發佈ICO禁令,明令叫停代幣發行融資。然而,禁令並沒有擋住國內投資者對代幣交易的渴望,一夜暴富的心態仍然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不斷入場。很多投資者在代幣發行ICO禁令之前的“炒幣”中就已經有大量損失,ICO禁令對於心懷不甘的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比特幣從2009年不到一分錢一路瘋漲到12萬元,不到十年的時間,大起大落之間造就幾多暴富神話。結果就是這些投資者陷入了入場、虧損、再入場的惡性循環中。/<font>

/<font>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活躍的虛擬貨幣約有1600種。每天的累計交易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其中,僅比特幣一天的交易額就在60億美元左右。而國內投資者更是全球“虛擬貨幣”大買家。/<font>

/<font>

央視揭秘當前中國虛擬貨幣市場的三大亂象

亂象2:“空氣幣”頻現,新發行代幣增加30多倍/<font>

/<font>

投資者的熱情不減,代幣發行融資層出不窮的背後,是這個市場的泡沫化。其中最為危險的,是完全沒有實體項目支撐的“空氣幣”。據估計,“空氣幣”佔新發代幣的比例有可能會超過50%、60%甚至70%。 “空氣幣”與其他融資項目不同,發行融資的融資主體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公司,一個臨時組成的“團隊”就可以成為融資主體,很多團隊甚至沒有實體。’在央行禁止代幣發行融資後,國內原有的代幣項目,紛紛選擇將服務器、融資主體註冊地等遷移到境外。而以“團隊”為融資主體的代幣融資項目甚至都不需要將註冊地外遷,一切照舊,就可以繼續融資圈錢。/<font>

/<font>

/<font>

亂象3:名人站臺,跌漲遊戲輕鬆圈錢/<font>

/<font>

對於普通投資者,在信息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即使是有實體支撐的代幣也難以參照IPO項目以實體項目的估值進行定價。對於虛擬貨幣的價格,完全取決於項目的包裝,甚至是項目由誰站臺。急於賺錢的人是害怕錯過機會的,又判斷不了,所以就看站臺的人是誰,也許那個站臺人有影響力,那就意味著這個東西被看好,可能將來會有影響力。/<font>

/<font>

只要是資本願意,即便是背後沒有項目的空氣幣,也有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資本通過漲跌遊戲,可以輕鬆圈走小投資人的資金。這樣的操作對於目前市場中大量存在的新發行代幣、或者融資總金額不大的小幣種而言,操作起來並不難。/<font>

/<font>

央視揭秘當前中國虛擬貨幣市場的三大亂象

不公開、不透明、項目價值的不確定,以及投資者期待暴富的情緒,放大了“虛擬貨幣”市場的風險。因為即使你沒有價值,但是照樣可以炒得很高,為什麼呢,就是搏傻,雖然價值是零,但是現在賣十塊錢,後面二十塊錢有人願意買,那就賣給他,然後再找一個更傻的傻瓜,只要有人解盤,就有漲下去的可能。/<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