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南京市區劃都經過了哪些變化?

1949年4月23日,南京市解放。28日,成立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5月10日,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解放後的南京市沿襲了民國時期設置的十三個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2月2日,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將蘇南的句容、江寧,蘇北的六合,皖南的當塗,皖北的江浦、和縣劃歸南京市領導。

1950年華東軍政委員會成立後,南京市劃歸華東軍政委員會直轄。1月,華東局決定將江寧、句容縣仍劃歸蘇南的鎮江專區,六合縣仍劃歸蘇北的揚州專區。當塗、江浦、和縣劃歸安徽省管轄。7月,根據南京市委作出的《關於建立城區區委組織和加強各區區委工作的決定(草案)》,南京對下屬區進行了調整,原設的13個區被調整為了12個。

建國後南京市區劃都經過了哪些變化?

1952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南京市、蘇南行政區、蘇北行政區合併為江蘇省。11月15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撤銷蘇南、蘇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駐地為南京市,南京市改為江蘇省人民政府直轄市。11月,原屬六合縣的大廠鎮劃歸南京市直屬。

1955年8月,南京市對下轄區名稱進行了調整,原第一至第十區分別更名為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浦口區、燕子磯區、棲霞區、雨花臺區,中山陵園區保持不變。

1958年7月15日,常州專區所屬江寧縣和揚州專區所屬江浦縣(1953年1月由安徽劃入江蘇揚州專區)、六合縣劃歸南京市。1962年9月25日,江寧縣、江浦縣、六合縣重新劃歸鎮江專區、揚州專區。1964年,南京設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雨花區、棲霞區。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南京市的玄武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一度分別更名為了要武區、朝陽區、遵義區、紅衛區、延安區、東方紅區,不過這一更名在1973年又改回去了。1970年,增設鐘山特區。

1971年3月11日,江浦縣、江寧縣再次劃歸南京市。1975年11月8日,六合縣也迴歸了南京市。4月30日,鐘山區建制撤銷,中山陵園管理處以外的轄域劃歸棲霞區。1979年4月20日,原屬安徽省來安縣文山公社的王渡、聯合、高涵3個生產隊劃入了南京市。

1983年3月1日,原屬鎮江的高淳縣、溧水縣劃入了南京市。至此,南京市形成了今天的區劃格局。

2000年12月21日,撤銷江寧縣,設立江寧區。2002年4月,撤銷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浦口區;撤銷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六合區。2013年2月8日,撤銷秦淮區、白下區,設立新的秦淮區;撤銷鼓樓區、下關區,設立新的鼓樓區;撤銷溧水縣,設立溧水區;撤銷高淳縣,設立高淳區。

不過時隔近四十年,隨著合肥、成都的擴容,加之南京轄域不夠勻稱,“南北長、東西窄”所存在的侷限,南京多少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