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多了朝廷官场的黑暗,所以我们印象中皇帝是一个看着光鲜却挺可怜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古代后宫中有很多妃子她们平时自己吃醋就算了还总是要弄出点事情让皇帝注意,所以平时皇帝除了打理朝政以外还要处理她们之间的问题。再说朝廷中的官员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自古以来朝廷中就分为两派正直官员和奸佞小人,他们 平时在暗地里较量但是难免那些奸佞小人就会使恶毒的手段,这样皇帝又要来处理官员之间的问题,虽然皇帝拥有了一切可是他同时他要打理这一切,你说会不会头疼!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刚刚我们说到朝廷之中的两派官员可以看得出来在历朝历代从来都不乏忠臣,而且大多数的忠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他们虽然跟奸臣较量可是从来不使用下作的手段,只会去寻找证据但是奸臣为了除掉他们是什么手段都可以使得出来。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但是死后能受到奸臣尊重的我是没有听说过!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听到名字可别以为是我们现在说相声的那个,他是明朝的重臣,因为皇室争斗卷入其中最后落得个处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这还要从当时的皇室斗争中说起,当年他跟随的是朱祁钰,而后来是他的哥哥夺得了皇位,所以才有了这个下场。可是在这种无法评论的皇室战争中,他到底是得罪了谁?第一个是当年土木堡之变后建议把都城改为南京的徐锃,于谦反对了他的想法而且当众非常生气的骂了他,从这以后他就对于谦有了仇恨之心。毕竟一个官员再怎么样只能顶住天子的骂,如今被人这样羞辱日后肯定会要报仇的。 而且一个奸臣之所以称为奸臣也就是说明他不仅手段恶毒而且心胸也是狭隘的。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不过于谦的这个举动倒是引起了当时皇帝的注意,一个能这么不怕权贵大胆指出错误的官员在朝廷中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当时皇帝更赞同徐锃的看法所以有意提升他,每次有提拔官员的机会皇帝都会写上他的名字,朱祁钰就会说是当年那个要迁都的人吗。然后皇帝就没有用他了。这更加的使徐锃记恨了认为是朱祁钰他们害得自己官路不畅。而且之后徐锃就改了名字被流放了!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几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宫中,不过他还是没有忘记当年的事,他觉得当年就是他们害的他,所以回来之后的他,变得让人都不认识了。之前胆子很小的他竟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把朱祁钰软禁的哥哥放出来了,最后夺得了皇位,他的仕途也就开始顺利了!不过他任然没有忘记当年的仇,他想着凭借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足以扳倒于谦的,他就联合官员石亨一起。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记得石亨当年被免官还是于谦提拔他,最后还让他封了侯的人,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感激这段知遇之恩,怎么会去害自己恩人。然而其中的一些事情我们也不知道,或许是两人之间因为发生了什么不愉快,也可能是受到了什么威胁。但是总而言之他还是加入了害死于谦的阵营!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这些人诬陷他想要另外立新君,但是皇帝也知道这些人是在乱说,他觉得这个人自己是可以重用的,所以不是很想杀他,但是在一旁的徐锃说了一句如果不杀了就师出无名了。这个意思也就是告诉皇帝自己这次起兵造反才当上帝位,如果不杀了他那么自己就会在以后成为谋反的骂名。这让皇帝心中有所思考,毕竟每个帝王谁不是最在乎自己的皇位。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况且当年他被囚禁的时候要用他来换京城,于谦说了一句作为皇家人应该百姓以为重,自己的命不重要!回想起这些,皇帝就决定杀了他冤案就这样酿成了!像这样一个把自己一生的智慧都贡献给国家的,最后却死在了自己一生想要保护的地方,这是多么的心痛和凄惨啊!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让当时的奸臣都对他惭愧三分。

忠臣救国行大义,最后只能落死,气节让奸臣佩服

我认为一个人最伤心的不是能力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是这个自己甘愿奋斗一生的人最后却背弃自己,在这个自己花了一生心血的地方竟然没有人会怜惜自己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