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墊登陸艇——兩棲登陸作戰的力量倍增器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坦克裝甲車輛等重型作戰裝備的快速登陸投送,對於在戰鬥初期鞏固灘頭陣地、確保登陸場的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升裝備物資和人員的衝灘效率,減少傷亡,氣墊登陸艇這一全新的裝備應運而生,成為了兩棲登陸作戰的力量倍增器。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二戰期間,大部分的重型裝備都要依靠坦克登陸艦運至灘頭附近,再自行涉水登陸,對於登陸艦和坦克裝甲車輛的乘員而言,己方的目標太大,不但要冒著隨時被敵人火力擊中的危險,而且效率也偏低。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諾曼底登陸期間,正在卸載“謝爾曼”坦克的美軍坦克登陸艦

1959年,由英國工程師克里斯托弗·科克萊爾發明的氣墊船技術,為打破這一尷尬的局面提供了契機。

氣墊船是依靠由鼓風機產生的高壓空氣,在船體與水面或地面之間形成氣墊,使船體脫離支撐面航行的高速船舶。這樣的特性使得氣墊船可以在承載比較重的貨物的同時,還能擁有十分良好的通過性能,在淺灘、灘塗、島嶼等惡劣地形環境下登陸時表現尤為突出。根據統計,氣墊船能夠登上全世界超過70%的海岸,而普通登陸艇只能在15%-17%的海岸實施物資和人員的登陸卸載。

此外,氣墊船的航行速度也很快:美軍的LCAC氣墊登陸艇在滿載車輛和人員的條件下可達到40節(約合74公里/小時)以上,這對於登陸部隊快速衝灘上岸有著十分重要的戰術意義。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高速航行中的美軍LCAC氣墊登陸艇

當然,氣墊船也擁有著明顯的缺點:它的耐波性較差,在風浪中航行時容易失速。這也使得氣墊船無法依靠自己進行長距離航行,只能在較為平靜的海岸和河流區域航行。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在河流上充當渡船的民用氣墊艇

擁有著諸多性能優勢的氣墊船,陸續得到了美國和蘇聯軍方的青睞,逐漸轉型成軍用的氣墊登陸艇。

蘇聯在70年代開發了第一代氣墊登陸艇:“鸛”式氣墊登陸艇。“鸛”式登陸艇全重350噸,最大承載量74噸,可以搭載2輛主戰坦克、或是4輛PT-76兩棲坦克/BMP步兵戰車,自身還擁有2門AK-230型30毫米自動艦炮,以在登陸階段提供火力掩護。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正在卸載PT-76兩棲坦克的蘇軍“鸛”式氣墊登陸艇

在蘇軍舉行的多次大型登陸作戰演習中,氣墊登陸艇表現出了極強的戰術性能,這也促使蘇軍進一步研製和發展大型氣墊登陸艇。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賊鷗”級大型氣墊登陸艇(北約代號“歐洲野牛”級)成為了蘇聯在軍用氣墊登陸艇領域的代表之作。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賊鷗”/“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

“歐洲野牛”的滿載排水量超過500噸,總承載量150噸,可攜帶3輛40噸級的主戰坦克(如T-80/T-90)或者8輛BMP步兵戰車及140名步兵。艇上還裝有30毫米六管全自動艦炮、140毫米火箭發射器和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自衛火力相當強勁。我國海軍也正是看上了它優秀的戰術性能,在2014年向烏克蘭船廠訂購了2艘“歐洲野牛”,並引進其技術自行建造。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與我軍96式坦克進行協同登陸演習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

與蘇聯相比,美國海軍的LCAC型氣墊登陸艇雖然噸位較小(185噸),運載量稍低(60噸),但是建造數量多,運用範圍廣,它較小的體型也能讓大型的兩棲船塢登陸艦(LPD)裝著它走,算得上是十分獨特的優勢了。目前美軍裝備了80多艘LCAC氣墊登陸艇,活躍在世界各地,除軍事作戰外,還在各類海嘯、洪災等自然災害爆發後充當著人道救援任務的運輸主力。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正在駛入船塢登陸艦的LCAC氣墊登陸艇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我軍裝備的726型“野馬”氣墊登陸艇,可由071型船塢登陸艦搭載

出品 | 科普中國

策劃 | Zero601

作者 | 畢孝斌

監製 |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精彩推薦

於本水|陳德仁|毛明|餘旭|張超

航空發動機|轟炸機|電磁軌道炮|潛航器|機器狗

長征五號|天宮二號|科普漫畫|神州十一號|碳衛星

坦克|裝甲車|迷彩|阻攔索|靶機|電磁彈射

殲20|運-20|殲-31|直-15

軍事科技前沿微平臺

Military2016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