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笔下有金刚杵的王原祁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


这套书里收录的王原祁作品有三卷。

很多人认为,王原祁是四王中集大成者。当时,人们管王翚叫“画圣”,但王翬很谦虚地说,哎呀,我的画比起麓台来,还是不行的呀。麓台,就是王原祁的号。

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老王家的艺术基因传到第三代,就属王原祁最争气,他不仅将娄东画派发扬光大,也是四王之中,仕途最顺,官位最高的一位。

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不错,康熙九年(1670年)和他八叔王掞一起考中了进士。从县官起步,王原祁慢慢开启了平步青云的人生。45岁,王原祁被康熙召入南书房。南书房这地方,可不止是皇帝与大臣吟诗作画的地方,能进这里的都是康熙的心腹。

王原祁能赢得康熙的喜爱,不仅因为当县官政绩卓著,更是因为他画画好。

康熙四十四年(1705),王原祁奉敕主持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三年编了一百卷。康熙五十年(1711)他又奉命主持《万寿盛典图》。

漂亮的履历背后,是康熙对王原祁的信任和恩宠。显赫的成绩,也逐步确立了王原祁的画坛领袖地位。

anyway,民国画事一向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看的是画。

看画,王原祁,绝对实力玩家。

他曾自题作品云:“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

王原祁的语言表达也很好,“金刚杵”三个字,说的很是到位。

刚健厚重,从容沉着,不仅有顺笔,还有横笔、逆笔,自成面貌。因为他的构图、用笔非常具有现代精神,西方甚至把他和塞尚相比。

要么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就看这23岁的作品,已经是下笔雄健有力了,稳重扎实了。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作为四王的精神领袖,黄公望也是必须要仿的。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但是这些细节用笔处,就可以看出“金刚杵”的雏形了,这些树木,都是很有力量的用笔。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作为复古主张的四王,临古自然是基本作业。但是你会发现,王原祁的临古,是临的最“漫不经心”的。

比如这套临古册,你一开一开看过去,发现虽然说是临不同的古人,但是画风都差不多。

但是也保留了这些古人最明显的特征。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比如倪云林的一江两岸构图。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蒙的牛毛皴,以及松树的画法。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四王的临古,在很多时候,是以临古的名义,画自己的画。或者说,在这个古人的风格范围内,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假如倪云林,王蒙有学生,可能最好也就是画成这个样子。


但王原祁作为集大成者,当然不满意在别人的场子里玩,他必然要找自己。这幅43岁画的长卷,可以略略看出一些王原祁风格的雏形。

昨天的文章朋友圈有一个转发语我很喜欢,说王原祁是:如巨石之交响。

很多时候讲画,一万句抽象理论,都不抵一句正确的比喻。王原祁笔下的千山万石,层层堆叠,有争鸣之态,可不就是一曲宏大的交响乐!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五十岁后,他这种风格基本形成了,在他笔下不断出现。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这么多山石的层层堆叠,既要画出力量感,又要有秩序而不咋呼,并且空间逻辑还要一致行得通,这是非常考验画家功力的。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这里王原祁用长条形的山体保持画面的一致性,用山顶的平面来破。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这幅画里所有的山体都有一种向上的气,极有动感。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仔细欣赏他笔下的万石争鸣,轰然有流动之气,并且一路向上,这么精神的画儿,康熙当然稀罕。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但是,他也不是不会小清新啊!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西方的绅士出门前,要梳头,刮脸,选好衬衣,配好领带,穿好西装,帽子口袋巾手表鞋子一套规矩全都做好,才可以出门。

或许你看一眼,会觉得他们装,或者古板,但看久了,你才明白,他们就是那样的人,他们规矩,体面,而又自然不做作。

四王的山水,就是这样的绅士风度。

因此,四王在当时被称为正脉,而在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有清一代,无人不学四王。但是,学四王是很难的,在平淡和规矩中,做出自己的特点,就像一道白水煮豆腐,做出风味,一般人,未免难以掌握,所以学的僵化、死板。这并不是四王的问题,而恰恰证明了四王的高妙。就像赵孟頫,看起来没什么花头的字,提笔写书法的人都知道,难得要死。

而民国时期兴起的批判四王风潮,一个是时代原因,另外一个,我估计就是材料不足。比如当年黄宾虹在《画学篇释义》里把四王中的三王嫌弃了一个遍,(唯独不敢批评王原祁,因为他自己也学的是王原祁。)我猜,如果给黄宾虹看这七百件四王,他大概率上得收回自己的嫌弃。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因此,我掏心掏肺地向大家推荐购藏这一套书,正如故宫院长单霁翔所说,这是一套史无前例的四王全集,而四王,必须得合起来看,才能得到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这套书中收录的七百件(套),其中有三百多件(套)是第一次面世,以前都在故宫的库房里,大概只有徐邦达看过。徐邦达先生爱四王爱的要死,估计也是因为他看完了故宫藏的四王。

除去三百多套未曾面世的,以前面世过的那些,也绝没有这次的印刷品质。而本次展览由于场地限制,也仅仅展出了一百多件作品。原作由于灯光限制,感受气息是非常必要的,但很多细节,反而不如出版物可以反复咂摸。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注:基本上所有的立轴和册页作品都有这样整页的放大图


同时它的编辑体例也非常科学,按照年代编排,只要按顺序翻阅,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个画家的成长和成熟历程。

所以,如果想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四王,真正理解为何称之为中国画正脉,拥有这样一套书,是非常必要的。不论对赏画、鉴定、学画,都是大有好处,同时也有收藏价值。

这套书也延续了故宫出版一贯的高品质,用进口纸张,最高级的调频印刷,专家全程跟样校色,所以,我全文的图片,拍的都是书,但是和拍画几乎一样。苹果手机拍照算是还原度比较高的了,但是文中的照片和原书相比,仍然有不小差别,看到原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看下面这两张细节,简直像是纸上长出来的画,

而不是在纸上印个照片。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至于在书中的拉页,放大,都是常规做法。并且,进口纸,完全不反光,买过四僧的亲们都知道,看图那叫一个爽。


王原祁这气势我服了!下笔如金刚杵!|画事


这套书,民国画事获得了网络独家首发权,并且是现货发售,也就是说,你今天买,三天左右就能收到!(全网只有民国画事这里有现货)

这套书的定价和四僧一样,是9600元,但是,四王是10册,而四僧是8册。在纸价飞涨,人工飞涨的两年后,这样不升反降的价格可谓是良心了!

更重要的是,画事君为大家要来了限时折扣——七五折!仅限3天!!之后再也不会有这种价格啦!出版社全渠道限价最低八折,这0.5折是我自己给大家的优惠,所以是民国画事独家友情价~

买书加客服微信咨询即可,请备注购书咨询:estatemi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