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批评中国画的人老说,全中国的“国画”都象是一个人画出来的。这句批评真可以噎得让你说不出话来。但最初看舜之的画,画家的名字没记住,画却是印象挺深。及至后来好些年,才把人和画联在一起。所以,对舜之的画印象挺好。

肖舜之1956年5月生于广西桂林。198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曾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专业课程班研修。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


肖舜之

作品欣赏

Art appreciation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大漠交响曲·2》137cmx68cm,2017年

舜之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而之所以没有套路,风格鲜明,又在于舜之没去模仿人家的模式,而是始终在现实中去找自我的感觉,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舜之广学诸家,曾出入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之门,练就了一身传统绘画的基本功,还练就了一套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描绘大千世界的造型能力。舜之的艺术最初是从造型要求严格的人物画上起家的,他的最初名世,也是人物画,他还出版过人物画技法的专著。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后来的水墨山水画的艺术走向。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大漠交响曲·3》137cmx68cm,2017年

读舜之的画,你可以分明地感到他的画是从写生而来的。他的画很注重现实的体验。他表现春雨蒙蒙,表现春花点点,表现秋意潇然,还有浓荫的惬意 ,清晨的舒爽。他在《船家》、《竹江》、《幽泉》、《微风》以及《春篁悠悠》、《墨染春山》等等场景中表现出了清新、优美的独特体验,这是现代人对现代风景的现代体验,因而也摆脱了曾流行了好一阵子也很时髦的古风古趣。你仔细地读舜之的画,就可以发现画家是在认真观察、细腻体味的基础上匠心独具地去处理自己的画面的。当然,舜之是有条件的,他本身就住在“甲天下”的风景胜地桂林。但舜之并未满足这点,他的足迹遍天下,甚至走到了藏区。此所谓“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也!由于尊重自我的真感受,舜之的画摆脱了“中国画”几近千篇一律的模式套路而形成了自我的风格。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惠来海滨一景》2016年

尊重自然,尊重自我,给舜之的画面带来了纯然自我的鲜明面目。当今中国画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脱离生活,脱离源自生活的真实感受。画家们关在画室,或者模仿古人套路沾沾自喜;或者试笔研墨揉纸制作——尽管这些也需要——以求“创新”,而忘了艺术之本源。舜之的聪明之处恰恰就是他善于在大千世界中寻觅艺术创造之源。舜之的画的确与众不同,这种不同是因他对自然的感受和选择的不同,加之对笔墨结构的处理也相应的不同造成的。

与北方着重画山,尤其是巉岩峥嵘、峭石壁立的山岳不同,舜之在“甲天下”的南方山水中特别注意北方人不太经意的树丛藤蔓,这当然是南方特点之使然。古人是不太画树丛的,文人更不画密密匝匝的树丛。但舜之却特别钟情于这种特别难处理的树丛。他不仅在树丛藤蔓中找到了浓郁的诗情(风景一般总要与树木联在一起),同时也在树丛藤蔓中觅到了画意。在他的画中无处不是这种浓密的树丛、竹林、藤蔓、草丛,他在这些植物群落中找到了点、线、面的形式处理的独特方式,也找到了笔、墨、水、纸相生相发的形式意趣。笔墨是当今中国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人们在讨论笔墨时,几乎都忽略了笔墨源于表现自然的需要,也受自然描绘启发、制约这一简单的事实。在与舜之同为广西人的石涛的《石涛画语录》里,在许多章节中都谈到笔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将消失的工厂

如其《山川章第八》开篇即强调“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山川,天地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与石涛同时的王原祁也有“有真山水,可以见真笔墨。有真笔墨,可以发真文章”之说。今人孤立地谈论笔墨,却忘记了笔墨源于现实,无真山水,就无真笔墨这一简单的事实。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太清幽境》58cmx26cm,2015年

舜之的画好就好在这种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他的画的确源自造化,亦受启发于造化。桂林山水无所不在的竹林树丛是舜之百画不厌之物,这些以点(叶)、线,(竿、干)为基本形态的竹林树丛不仅表现出浓郁的诗境,且其点线关系,浓淡疏密,穿插结构,亦是笔墨处理的直接依据。而其雾气迷蒙,淋漓苍润之自然形态又直接形成了舜之以散锋枯笔直破淡湿块面或淡湿碎笔的基本笔墨特征。我们在他的这些竹林树丛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笔墨变化。这里有凝重古拙的用笔(如树干),有轻松、畅快的细劲线条(如竹梢、竹枝),有若断若续积点成线的笔墨效果(枝柯交错的密林竹树),亦有复杂变幻疏密有至的积墨、破墨、泼墨、焦墨诸般墨象(繁密的树叶、竹叶)……舜之的笔墨源自真山水;真山水又构成了他独具一格的笔墨形态的基本风貌。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秋果》32x32cm,2016年

这种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还可以从舜之山水画的结构中看到。由于师造化写生之故,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复杂形态也自然地给舜之绘画的结构以多变的启示。我们很难在舜之绘画中看到古人那种己形成严格模式的诸如三远法、三段式、截断式等传统章法模式(在目前山水画界仍然是普遍遵循的模式),就得益于他对自然的尊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舜之的山水笔墨被动地服从自然。舜之的山水画有对自己主观感受表达的强烈意愿,他用这种主观情感去观察自然,也以此去选择、提炼、重组自然,并形成自己在造型、笔墨和结构上的独特表现。这种对自然的再提炼与加工,又形成了舜之山水与自然的一定的距离,一种艺术的距离,我们从他的山水画中浓烈的笔情墨趣,那些灵动、潇洒、精心处理具独立审美价值的笔墨山水的形式意味中可以分明地感受到。

肖舜之|他的画好就好在没有套路,自我风格颇为鲜明!

《秋实》32x32cm,2016年

舜之近期的一批藤蔓静物作品中,那种源于现实造型而又远于现实,那种把藤蔓的笔墨意趣强化和夸张至几近抽象的构成的纯形式表现,都说明了舜之绘画的独特表现功能和主观情感表达的执着追求。明人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舜之山水画当明乎此中深意。

— 文 /林木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