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中的红色越南」堤岸:这里聚集了50万华人 但很少会讲中文


胡志明市内有一个地区叫堤岸,距离市区中心的第一郡约5公里,是当地华人聚居地,约有华人50万。堤岸不仅是越南最大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在胡志明市的那几天,我特意少去了几个景点,来到堤岸走了走。

堤岸街心花园内,一座龙型喷泉。在上个世纪初,堤岸是西贡第一富庶之地,华人在当地工商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说这里曾是鸦片烟馆、妓院、赌场的集中地,很多前住中国经商的人均会聚集在此,享乐一番。

龙型喷泉旁的凉亭,上书“国际狮子会西贡南会兴建”。

“曾是50万华人聚集的繁华之地”,我来到后发现这里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老城区一样,嘈杂、凌乱、稍显破败,曾经的繁华恍如一梦。堤岸河畔两侧,我身后有瘾君子在给自己扎针。

卖包饭的妇女推车上桥。

金边市场,建于1928年的传统市场,每天出入多达十多万人次。

市场内有很多华人店铺,卖中药、元宝蜡烛、广东凉茶等。小吃摊位的“盖饭”,菜码不像在中国是炒菜、炒肉,而是熟食搭配米饭,而熟食也多是炸货,如炸鱼、炸虾、炸鸡腿,10元左右可以吃饱。值得一提的是,鲜榨果汁可是“货真价实”,两三个橙子给你榨一杯,这种摊位只要六七块钱。

一位卖海鲜干的摊主在吃着午饭。在堤岸,很多人是华裔越人,但他们很多不会讲中文。他们祖辈多是从广东、广西、云南过来的,尤其以广东地区的人为主,所以在上世纪,广东话是这里的“官方语言”,因此,他们大多数人是听不懂我讲普通话的,但用粤语说某些常用词,他们可能会明白。

我到市场内时正值中午,很多人在摊位上睡觉。

另一处摊位的母女也在休息。

走进堤岸居民区,建筑具有南洋风格,但非常老旧。

堤岸区的居住环境密集,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充满生活气息。

河道被长期投放的垃圾淤堵,味道有点刺鼻,居住在河边的一位老人在吃饭。

河道旁的另一处住户,像是在梳理头发。

偶尔会有这种正在建设的私宅,矗立在二三层高的民房间。

一名妇女正跪在地上擦地。

妇女缝制袋子。

中学生在学校对面的小卖部买零食。

美发店,人们在理发、做指甲。

这里是一家人的废品存放点,女儿和儿子帮母亲收集、捆绑废品,她们也在这里休息、歇打发时间。

母女二人微笑看着镜头。

女孩在废纸板上画画。

工地保安和两只看门狗。

小女孩好奇地望向镜头,她的家人在吊床上睡觉。

一处房子外包裹的铁皮已经生锈,远处蓝色的五层住宅很“单薄”。

房子后,商场正在建设。

母女。

三名妇女在拨小洋葱。

巷子口的一家饮品店,经常会有男人坐在这种路边摊位悠闲地喝着茶或咖啡,有的一坐就是半天,很少见到有女性。

男子躺在吊床上陪孩子玩耍。

儿童摇摇车店。

女孩看到镜头害羞跑走。

售卖纪念品的小贩。

母亲接孩子放学。

我是一个比较有民族认同感的人,在堤岸行走时,因为这里是华人聚居区,所以难免对这些人有一些亲切感,主观上会自圆其说“这个人长得有点像某个省的人”、“他刚才说得那句话听起来像粤语”,内心在拉近我与他们的距离。但可能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不这么看我们了,我们在他们眼前就是一个外国人。

在堤岸,我没有见到过身着奥黛的女子,这里的人恍惚之间有华人的模样,尤其这里还有很多建筑上写有中文,所以说在堤岸行走时,我没有觉得身在越南,反而有的路段、遇到的有些情形,会让我感觉好像在广东、福建的某一条巷子里。

放学路上的两个女孩。近期,我将会陆续编发我所拍摄的越南系列【行摄中的红色越南】,从越南红色的一面、河内老街文化、汉文化遗迹、穿奥黛的越南女子、越南第一高楼下的胡志明市到美国在越战中犯下的罪恶等。如有兴趣欢迎关注,我们一同领略南边的这个红色邻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