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中的紅色越南」堤岸:這裡聚集了50萬華人 但很少會講中文


胡志明市內有一個地區叫堤岸,距離市區中心的第一郡約5公里,是當地華人聚居地,約有華人50萬。堤岸不僅是越南最大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華人社區之一。在胡志明市的那幾天,我特意少去了幾個景點,來到堤岸走了走。

堤岸街心花園內,一座龍型噴泉。在上個世紀初,堤岸是西貢第一富庶之地,華人在當地工商業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說這裡曾是鴉片煙館、妓院、賭場的集中地,很多前住中國經商的人均會聚集在此,享樂一番。

龍型噴泉旁的涼亭,上書“國際獅子會西貢南會興建”。

“曾是50萬華人聚集的繁華之地”,我來到後發現這裡與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老城區一樣,嘈雜、凌亂、稍顯破敗,曾經的繁華恍如一夢。堤岸河畔兩側,我身後有癮君子在給自己扎針。

賣包飯的婦女推車上橋。

金邊市場,建於1928年的傳統市場,每天出入多達十多萬人次。

市場內有很多華人店鋪,賣中藥、元寶蠟燭、廣東涼茶等。小吃攤位的“蓋飯”,菜碼不像在中國是炒菜、炒肉,而是熟食搭配米飯,而熟食也多是炸貨,如炸魚、炸蝦、炸雞腿,10元左右可以吃飽。值得一提的是,鮮榨果汁可是“貨真價實”,兩三個橙子給你榨一杯,這種攤位只要六七塊錢。

一位賣海鮮乾的攤主在吃著午飯。在堤岸,很多人是華裔越人,但他們很多不會講中文。他們祖輩多是從廣東、廣西、雲南過來的,尤其以廣東地區的人為主,所以在上世紀,廣東話是這裡的“官方語言”,因此,他們大多數人是聽不懂我講普通話的,但用粵語說某些常用詞,他們可能會明白。

我到市場內時正值中午,很多人在攤位上睡覺。

另一處攤位的母女也在休息。

走進堤岸居民區,建築具有南洋風格,但非常老舊。

堤岸區的居住環境密集,看上去雜亂無章,但充滿生活氣息。

河道被長期投放的垃圾淤堵,味道有點刺鼻,居住在河邊的一位老人在吃飯。

河道旁的另一處住戶,像是在梳理頭髮。

偶爾會有這種正在建設的私宅,矗立在二三層高的民房間。

一名婦女正跪在地上擦地。

婦女縫製袋子。

中學生在學校對面的小賣部買零食。

美髮店,人們在理髮、做指甲。

這裡是一家人的廢品存放點,女兒和兒子幫母親收集、捆綁廢品,她們也在這裡休息、歇打發時間。

母女二人微笑看著鏡頭。

女孩在廢紙板上畫畫。

工地保安和兩隻看門狗。

小女孩好奇地望向鏡頭,她的家人在吊床上睡覺。

一處房子外包裹的鐵皮已經生鏽,遠處藍色的五層住宅很“單薄”。

房子後,商場正在建設。

母女。

三名婦女在撥小洋蔥。

巷子口的一家飲品店,經常會有男人坐在這種路邊攤位悠閒地喝著茶或咖啡,有的一坐就是半天,很少見到有女性。

男子躺在吊床上陪孩子玩耍。

兒童搖搖車店。

女孩看到鏡頭害羞跑走。

售賣紀念品的小販。

母親接孩子放學。

我是一個比較有民族認同感的人,在堤岸行走時,因為這裡是華人聚居區,所以難免對這些人有一些親切感,主觀上會自圓其說“這個人長得有點像某個省的人”、“他剛才說得那句話聽起來像粵語”,內心在拉近我與他們的距離。但可能他們這一代人已經不這麼看我們了,我們在他們眼前就是一個外國人。

在堤岸,我沒有見到過身著奧黛的女子,這裡的人恍惚之間有華人的模樣,尤其這裡還有很多建築上寫有中文,所以說在堤岸行走時,我沒有覺得身在越南,反而有的路段、遇到的有些情形,會讓我感覺好像在廣東、福建的某一條巷子裡。

放學路上的兩個女孩。近期,我將會陸續編髮我所拍攝的越南系列【行攝中的紅色越南】,從越南紅色的一面、河內老街文化、漢文化遺蹟、穿奧黛的越南女子、越南第一高樓下的胡志明市到美國在越戰中犯下的罪惡等。如有興趣歡迎關注,我們一同領略南邊的這個紅色鄰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