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華人老照片:孩子哇哇大哭,媽媽淡定拍照


孩子哇哇大哭,媽媽淡定拍照。1892年,阿道夫·維特曼和約瑟夫·霍夫曼出版了一本薄薄的相冊,記錄了華人在美國舊金山的日常生活。它是第一本公開出版的在美華人的攝影記錄。

留著髮辮的商店職員。舞龍表演、男人的辮子、女子的小腳、算命先生……種種被記錄下的場景和人物,若不是背景介紹,你根本看不出這是在異國他鄉。漂洋過海來到現代化的美國,大家仍然保留著家鄉的生活方式。

華人與美國人合夥開的商店。晚清時期,華人在美國幹著最苦、最累、最危險的活,卻受到最深的歧視。這種歧視是以立法的形式進行的,其遭遇可想而知,被毆打、被驅逐是常有的事。華人在美國處於孤立地位。

舞龍表演的人潮,還有人舉著龍旗。由於遭到普遍的歧視,晚清華人沒有融入美國社會,他們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慣,聚居於唐人街。像舞龍這樣的民俗活動,是重大節日的壓軸好戲,華人原原本本地從故鄉帶到了大洋彼岸。

葬禮的行列。除了馬車是西式的,其他都有濃濃的中國特色。

葬禮上的供品。周圍很多美國人圍觀,他們可能難以理解這種為死者上供的習俗。

裹小腳的女孩。清朝裹腳之風盛行,女孩在7、8歲就被折斷腳趾骨,纏出所謂的“三寸金蓮”,此舉是由那個社會環境下畸形的審美造成的,是最殘酷、最黑暗的封建禮教。來到美國的家庭,本已逃脫那個羅網,可以為女孩放足了,但是她的父母並沒有這麼做。很顯然,他們的觀念已經被深深地毒害了,認為裹腳是天經地義的。

致公堂的堂口。致公堂在近代史上比較有名,亦名“洪門”,總堂設在舊金山,紐約、芝加哥等地均設有分堂。初由廣東三合會首領逃避清政府捕捉,流亡海外而設,以“鋤強扶弱、除暴安良、互助互濟”相號召。與保皇黨人、革命黨人都有聯絡。

舊金山街頭的算命先生。真沒想到,這樣一個小眾的行業,也有人跑到美國開張。不知道現在舊金山唐人街還有沒有算命先生?

挑扁擔賣蔬菜的小商販。賣菜、挖礦、修路……早期華人的職業並不高大上,但也比在國內好。他們是在清朝皇帝的統治下無法立足,缺衣少食,不得已才漂洋過海走上美國土地,混一口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