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見義勇為扶老人反被訛,為何不能起訴?和稀泥心態太可怕

近日,一篇名為“越覺得幸運,越感到生氣(扶老人被訛的網友準備起訴了)”的網帖在網上引發關注。發帖人是浙江金華32歲的小夥子滕先生,他在帖中講述了自己出於好心扶起一名騎車摔倒的老人,被路人指責,被對方報警稱其為肇事者,由此陷入一起雙方交通事故調查。

小夥見義勇為扶老人反被訛,為何不能起訴?和稀泥心態太可怕

最終,交警找到事發地點附近的民用監控拍下的事發經過,確認這是一起單方交通事故,老人的摔倒與滕先生無關。滕先生稱,自己終於清白了,但老人家屬調查期間的指責,對其提出賠償誤工費和打車費的拒絕令他十分生氣,因此發帖,並決定起訴老人及指責他的路人。

看到這這個消息,在氣憤之餘,還是感到挺幸運的。至少,交警還了滕先生清白,與某些極端個案相比,滕先生獲得了應有的公平。但是,正如滕先生所說,訛人的成本太低,扶人的成本太高了,他起訴並非為了賠償,希望為自己討個公道。

小夥見義勇為扶老人反被訛,為何不能起訴?和稀泥心態太可怕

有人會覺得滕先生小題大做。這件事,既然交警還了自己清白,就沒必要較真,甚至將老人及其家屬告上法庭,費時費力不說,自己也落不到什麼好。其實,這是和稀泥心態。在很多事情發生時,總會出現類似的和稀泥心態,實在太可怕。

小夥見義勇為扶老人反被訛,為何不能起訴?和稀泥心態太可怕

近年來,關於“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討論得多了,發生類似的事情多了,我們自然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別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萬一被訛上,就麻煩了。更讓感覺到悲哀的是,被訛上的概率並不低,這是一股歪風邪氣。

如何剎住歪風邪氣?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訛人者付出代價。將他訴諸法庭,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該道歉道歉,該賠償賠償。即使無法獲得更多的賠償和安慰,至少在心理上,能給被訛者一種補貼,也是支持。

小夥見義勇為扶老人反被訛,為何不能起訴?和稀泥心態太可怕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很多第三方在和稀泥,遇到類似的事情時,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勸解幾句,你好我好大家好,表面上事情處理了,卻在無形之中助長了歪風邪氣,令人心寒。

所以,這件事我們力挺小夥子。為何不能起訴?必須起訴。千萬不要讓和稀泥的態度使得更多好心人受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