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同学聚会启示:起点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开人生差距的

8年同学聚会启示:起点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开人生差距的

周三,参加高中同学聚会。一晃毕业八年,这是毕业以来,第一次大型同学聚会。除了少数几个人外,能到的基本都到齐了。

有人说:世上最美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的确,当我们这些,快到而立之年的人相聚,想到这么多年没有相见,也是相当的激动。

大家在一起叙一叙离别多年的思念,忆一忆那难忘的昔日年华。

聚会少不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大家会介绍自己的现状和一路走来的经历。

兴奋之于,我发现上学读书的时候,相差无几的人,踏入社会几年后,区别就不是一般的大了,有些人在公司风生水起,有些人创业成功了,有些人却连找份合适的工作都很难,那为什么差距会是这么大呢?

8年同学聚会启示:起点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开人生差距的

01 人与人真正的差距,都是从认知开始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只是以前我注重的是表面的差别,比如物质多少、职位高低、相貌美丑等。

而现在,我更加注重人与人认知上的差别,我坚信认知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进而拉开人生差距。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毕业找工作,有的人上来就只关注工资高低,而另外一些人除了工资外,更关注的是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

几年后,那些只关注工资高低的人,不仅工资没见涨多少,工作进展也不好,而那些关注成长和发展的人,因为熬过了前期的蓄势,正经历着大的突破。

差距由此拉开,并且不断变大。

总结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很多差距的发生都与之类似,都是发生在关键选择之后。

选择A,就要按着A的路径走,选择B,就要按着B的路径走。而到底是选A还是选B,全在于一个人的思维认知。

几年前,我有个长辈,下乡扶贫。

他到了穷乡村,访贫问苦,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儿:当地粮产极低,而蔬菜昂贵。可是当地人不种蔬菜,因为粮食都不够吃,哪有闲心种菜?

于是他就建议大家种菜。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认为他不是个正经人。正经人哪有不种粮食,只种菜的?

但有几户农家,听了他的话。改种蔬菜,当年收入飙升。

次年,更多的人家改种蔬菜。当地成为有名的菜乡,有了钱开始机械化,慢慢地脱贫了。

这时候我的长辈才发现,人会被自己的认知困住。只做认知中“有用”的事儿,“有用”之外,全是无用的事儿,是不正经。

认知越贫困,有用的范畴就越狭隘,越不懂选择和变通。

人生一切皆源认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向一切学习,升级认知。

8年同学聚会启示:起点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开人生差距的

02 选择合适的领域,发挥自身天赋优势

很多人成不了事的原因,不在于他努力不够,而在于选择错误。

选择错误的后果,一是赶不上时代趋势,二是发挥不了天赋优势。

我们看大多数颇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坚持在正确的领域,做正确的事情。

所谓合适的领域,一是要符合自身性格,比如你性格内向,就不要选择销售性质的工作。二是要跟对人做对事,跟对人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带你走向更大的平台。

听到一个同学讲他的经历,就说到选择正确的领域这件事。

同学大学毕业后,因为专业所迫,走到了销售行列中,当时他自认为是适合走销售这条路的,因为学的是经管专业,而且对市场营销也感兴趣。

可是到了销售岗位,他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性格偏内向,不善于言辞和交际,他做的比较痛苦。

为月底回款任务痛苦,为酒桌上应酬说话痛苦,为人际中察言观色痛苦。

他也很努力,可业绩一直没什么大的变化,这使得他工作越来越没信心。

但因为“将军是没死的士兵”这句话,他在销售岗位上坚持了三年。

直到有一天,他在书中看到美国著名人力资源顾问罗杰安德生一个惊人发现:

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相反,失败者总想在自己性格不适宜的领域内获得成功。

他的第一感受是,这简直就是说的我自己啊,想在不适宜自己的领域内成事。

后来,经过深思熟虑,且多方验证自己的性格之后,他最终放弃坚持了3年的销售行业,转在一个培训机构学习PHP。

现在他已经走上了技术工程师的道路,在符合自己性格的领域上做事,他不感觉到苦,人生也柳暗花明。

你也许会说:对待工作,不是要做一行爱一行吗?

其实这并不矛盾,这是工作态度或者说心态的问题,秉持这样的理念,能让我们规避一些苦与痛。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优势,做事才更有成效。

8年同学聚会启示:起点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开人生差距的

03 做好每件小事,在做事上磨练品格

人的价值,要通过不断的做事,并且做出结果,才能体现出来。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

当下时代,一个人做大事的机会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做好小事才是关键,能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人,他的人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无数案例证明:好高骛远的人往往不如脚踏实地的人有更好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能把小事做得圆满、漂亮,那么他不但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还可以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所以,我们在胸怀大志的同时,还要通过小事积累实现大志的经验,完备个人综合素质。很多成大事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不放弃小事,而是从小事着手慢慢积累实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看到一段关于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经历,里面讲到鲍威尔是牙买加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公司当清洁工,因为牙买加人在这种公司里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那就是清洁工。

但是他并没有抱怨,相反,却把这样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而且在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他甚至还研究出一个拖地板的诀窍,可以使地板拖得又快又好,省力又省时。

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老板一直关注着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板看到了鲍威尔的认真、细心,断定他是一个人才,于是破例提升了他。

多年后,鲍威尔在回忆往事时说,他工作后积累的第一个人生经验,就是从小事做起,对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

以这样的经验和努力,鲍威尔最终获得了美国黑人前所未有的成功和荣誉。

机遇往往就潜藏在身边的小事中,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大机遇也分散在这一件件小事当中。只有从小事做起,不放过各种锻炼的机会,才不会与机遇失之交臂。

圣贤也早就告诉我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人生存于世的不败法则,也是拉开人生差距一大重要因素。

因此,当我们走出校门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要时刻准备着被拉开差距,如果不想落后,就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

有句话说得好,我也非常喜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