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同學聚會啟示:起點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開人生差距的

8年同學聚會啟示:起點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開人生差距的

週三,參加高中同學聚會。一晃畢業八年,這是畢業以來,第一次大型同學聚會。除了少數幾個人外,能到的基本都到齊了。

有人說:世上最美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的確,當我們這些,快到而立之年的人相聚,想到這麼多年沒有相見,也是相當的激動。

大家在一起敘一敘離別多年的思念,憶一憶那難忘的昔日年華。

聚會少不了一個環節,那就是大家會介紹自己的現狀和一路走來的經歷。

興奮之於,我發現上學讀書的時候,相差無幾的人,踏入社會幾年後,區別就不是一般的大了,有些人在公司風生水起,有些人創業成功了,有些人卻連找份合適的工作都很難,那為什麼差距會是這麼大呢?

8年同學聚會啟示:起點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開人生差距的

01 人與人真正的差距,都是從認知開始

一直以來,我都相信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只是以前我注重的是表面的差別,比如物質多少、職位高低、相貌美醜等。

而現在,我更加註重人與人認知上的差別,我堅信認知主導一個人的行為模式,進而拉開人生差距。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畢業找工作,有的人上來就只關注工資高低,而另外一些人除了工資外,更關注的是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

幾年後,那些只關注工資高低的人,不僅工資沒見漲多少,工作進展也不好,而那些關注成長和發展的人,因為熬過了前期的蓄勢,正經歷著大的突破。

差距由此拉開,並且不斷變大。

總結人生經歷,我們會發現,很多差距的發生都與之類似,都是發生在關鍵選擇之後。

選擇A,就要按著A的路徑走,選擇B,就要按著B的路徑走。而到底是選A還是選B,全在於一個人的思維認知。

幾年前,我有個長輩,下鄉扶貧。

他到了窮鄉村,訪貧問苦,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兒:當地糧產極低,而蔬菜昂貴。可是當地人不種蔬菜,因為糧食都不夠吃,哪有閒心種菜?

於是他就建議大家種菜。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認為他不是個正經人。正經人哪有不種糧食,只種菜的?

但有幾戶農家,聽了他的話。改種蔬菜,當年收入飆升。

次年,更多的人家改種蔬菜。當地成為有名的菜鄉,有了錢開始機械化,慢慢地脫貧了。

這時候我的長輩才發現,人會被自己的認知困住。只做認知中“有用”的事兒,“有用”之外,全是無用的事兒,是不正經。

認知越貧困,有用的範疇就越狹隘,越不懂選擇和變通。

人生一切皆源認知,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向一切學習,升級認知。

8年同學聚會啟示:起點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開人生差距的

02 選擇合適的領域,發揮自身天賦優勢

很多人成不了事的原因,不在於他努力不夠,而在於選擇錯誤。

選擇錯誤的後果,一是趕不上時代趨勢,二是發揮不了天賦優勢。

我們看大多數頗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堅持在正確的領域,做正確的事情。

所謂合適的領域,一是要符合自身性格,比如你性格內向,就不要選擇銷售性質的工作。二是要跟對人做對事,跟對人會給你更多的機會,帶你走向更大的平臺。

聽到一個同學講他的經歷,就說到選擇正確的領域這件事。

同學大學畢業後,因為專業所迫,走到了銷售行列中,當時他自認為是適合走銷售這條路的,因為學的是經管專業,而且對市場營銷也感興趣。

可是到了銷售崗位,他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性格偏內向,不善於言辭和交際,他做的比較痛苦。

為月底回款任務痛苦,為酒桌上應酬說話痛苦,為人際中察言觀色痛苦。

他也很努力,可業績一直沒什麼大的變化,這使得他工作越來越沒信心。

但因為“將軍是沒死的士兵”這句話,他在銷售崗位上堅持了三年。

直到有一天,他在書中看到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生一個驚人發現:

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總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內獲得成功。

他的第一感受是,這簡直就是說的我自己啊,想在不適宜自己的領域內成事。

後來,經過深思熟慮,且多方驗證自己的性格之後,他最終放棄堅持了3年的銷售行業,轉在一個培訓機構學習PHP。

現在他已經走上了技術工程師的道路,在符合自己性格的領域上做事,他不感覺到苦,人生也柳暗花明。

你也許會說:對待工作,不是要做一行愛一行嗎?

其實這並不矛盾,這是工作態度或者說心態的問題,秉持這樣的理念,能讓我們規避一些苦與痛。

但是,我們仍然應該儘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優勢,做事才更有成效。

8年同學聚會啟示:起點差不多的人,是如何拉開人生差距的

03 做好每件小事,在做事上磨練品格

人的價值,要通過不斷的做事,並且做出結果,才能體現出來。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

當下時代,一個人做大事的機會不多,甚至沒有。所以,做好小事才是關鍵,能把小事做到極致的人,他的人生一定充滿無限可能。

無數案例證明:好高騖遠的人往往不如腳踏實地的人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人如果能把小事做得圓滿、漂亮,那麼他不但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還可以提高能力、積累經驗。

所以,我們在胸懷大志的同時,還要通過小事積累實現大志的經驗,完備個人綜合素質。很多成大事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從不放棄小事,而是從小事著手慢慢積累實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看到一段關於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經歷,裡面講到鮑威爾是牙買加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公司當清潔工,因為牙買加人在這種公司裡只有一個工作可以做,那就是清潔工。

但是他並沒有抱怨,相反,卻把這樣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而且在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他甚至還研究出一個拖地板的訣竅,可以使地板拖得又快又好,省力又省時。

這一切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老闆一直關注著他。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闆看到了鮑威爾的認真、細心,斷定他是一個人才,於是破例提升了他。

多年後,鮑威爾在回憶往事時說,他工作後積累的第一個人生經驗,就是從小事做起,對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掉以輕心。

以這樣的經驗和努力,鮑威爾最終獲得了美國黑人前所未有的成功和榮譽。

機遇往往就潛藏在身邊的小事中,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大機遇也分散在這一件件小事當中。只有從小事做起,不放過各種鍛鍊的機會,才不會與機遇失之交臂。

聖賢也早就告訴我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人生存於世的不敗法則,也是拉開人生差距一大重要因素。

因此,當我們走出校門那一刻開始,我們就要時刻準備著被拉開差距,如果不想落後,就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我。

有句話說得好,我也非常喜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